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65岁后,还适合跑步锻炼吗?医生说出了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致

更新时间:2025-03-11 11:53  浏览量:1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都知道跑步是一种简单又高效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能增强肌肉力量,还能让人精神焕发。

年轻时,我们总是习惯通过跑步来保持健康,但随着年纪增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下降,膝盖开始变得脆弱,关节也不像从前那样灵活,很多人就开始犹豫了——65岁以后,还能跑步吗?会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实,年纪大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告别跑步,关键在于怎么跑、跑多少、用什么方式跑。

如果方法得当,跑步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反而还能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健康好处。

只不过,65岁以后再跑步,确实不能像年轻人那样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原则,避免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我在医院工作多年,见过太多因为错误运动方式导致健康问题的案例,也见过不少坚持科学跑步的老人,身体比同龄人更加硬朗。今天,我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跑步前的“暖身”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很多人以为跑步的关键在于跑的姿势、速度或者时间,但实际上,对于65岁以后的人来说,跑步前的准备工作才是真正决定你能否安全跑步的关键。

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热身准备,跑步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甚至心脏突发问题。

有人觉得,暖身不就是随便动一动、拉拉腿吗?可事实是,65岁以后,人体的肌肉弹性下降,血管也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突然进入运动状态,身体根本适应不了。

医院里曾经来过一位退休的音乐教师,他以前在学校里总是习惯跑步,但退休后运动少了,年纪也上去了。

有一天,他觉得自己状态还不错,就决定去公园跑两圈。出门前只是稍微踢了踢腿,就直接上跑道了。

刚跑不到500米,腿突然一软,整个人摔倒在地,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髋关节轻微骨裂,而罪魁祸首就是没做好热身。

很多人都忽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里的滑液会减少,软骨也会变薄,如果不经过充分的预热,关节和肌肉都还处在“休眠”状态,贸然运动,就像一台久未使用的机器突然高速运转,出故障的几率非常高。

那怎么才算是有效的热身呢?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光靠拉伸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动态活动,比如慢走5到10分钟,让心率慢慢提升,配合膝关节的环绕运动,让关节逐渐适应活动,再加上适当的深蹲,提高腿部力量,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运动损伤。

跑步的地面选择

很多人只关注跑步的姿势,却从来不考虑自己跑步的地面类型。

年轻人或许还能适应各种地面,但到了65岁以后,地面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膝盖的磨损程度,甚至对心脏健康也有不小的影响。

如果选择了过硬的地面,比如水泥地,跑步时膝盖承受的冲击力会更大,每一步都在给关节增加负担,而如果跑在太软的地面,比如沙地,则会让脚踝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足部疲劳。

医院里有位退休的公交车司机,年轻时工作忙,等退休后才开始跑步锻炼。

他住的小区附近没有跑道,就直接在水泥地上跑,每天跑完膝盖都会隐隐作痛,可他以为这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继续坚持了半年。

结果,膝盖开始出现持续性的不适,检查后才发现是半月板磨损加重,需要长期康复训练才能缓解。

更严重的是,他在水泥地上跑步时,心脏的负担比正常增加了20%左右。

因为跑在硬地上,每一次脚掌落地,都会产生更大的震动,震动会通过腿部传递到全身,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更容易因此诱发突发性心脏问题。

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最适合跑步的地面应该是塑胶跑道或者较为柔软的土质跑道,既能减少对膝盖的冲击,又不会让心血管系统承受过高的负担。

如果没有条件去跑道,草地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避免地面坑洼不平,以防扭伤。

跑步的频率不是越多越好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跑步是“多多益善”,只要跑得多,就一定能收获更好的健康。

但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跑步的频率如果过高,不仅不会增强体质,反而会加速肌肉流失,甚至导致免疫力下降。

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每周进行4次以上的高强度跑步,体内的促炎因子会显著上升,导致免疫系统处于过度应激状态,反而容易生病。

之前接诊过一位70岁的老先生,他是一名退休的电工,年轻时习惯了劳作,退休后觉得自己不能闲着,就坚持每天跑步,每次跑5公里。

刚开始感觉还不错,但几个月后,他的体力明显下降,感冒的次数变多,腿部的肌肉也开始变得松弛。

最后,检查发现他的身体已经处于慢性疲劳状态,免疫系统的活性下降,肌肉也因为过度消耗而流失得更快。

很多人以为跑步能增强体质,但如果跑得太多,身体反而会进入“透支”模式,尤其是65岁以上的人,身体的恢复能力本就下降,过度跑步会让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变差,最终影响健康。

更合理的做法是,每周跑步的频率控制在3次左右,每次不超过30分钟,速度保持在自己能轻松对话的范围内,这样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不会让身体进入疲劳状态。

如果想要增加运动量,可以搭配其他低冲击的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太极,这样既能保护关节,又能提高心肺功能。

65岁以后,跑步的确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但前提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因错误的运动方式带来健康损害。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不能照搬年轻时的运动习惯,而是要根据自身的体能和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如果能做到科学跑步,65岁后不仅可以继续享受运动带来的好处,甚至还能比同龄人更加健康。

关于跑步的好处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欢,倪燕华.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个体化老年健康养生服务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4-7-28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