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的8斗文才,分给了谁?
更新时间:2025-03-11 12:18 浏览量:7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三国时期曹操、曹丕、曹植被誉为三曹。三曹和建安七子的文笔继承了汉乐府现实主义特征,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在这些文人骚客中,尤其以曹植的艺术成就最高,他的《七步诗》、《铜雀台赋》、《洛神赋》至今载入教科书。东晋大诗人谢灵运曾经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那么,曹子建过世后,这八斗文才去了哪里?或者说被谁分走了,继承了?首先,曹子建的后代里没有出现大的文学家。据史料和曹植作品中记载,曹植最少有2男2女,儿子分别叫曹苗、曹志,女儿分别叫曹金瓠、曹行女,但都没有文学作品传世。因此,曹子建的八斗文才,没有遗传给后代。
淮阳作家领军人物孙方友
然而,河南淮阳城南有个思陵冢,据说是曹植墓,因为曹植被封为陈王、谥号思,故称陈思王。北距思陵冢20公里的新站镇,却出现了独特的文学现象。这个在文学作品中被誉为颍河镇的小镇里,诞生出孙方友、墨白(孙郁)、马泰泉、李鑫、李乃庆、柳岸、孙青瑜、雷中杰(红鸟)等8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中,孙方友、孙郁是亲兄弟、孙青瑜是孙方友女儿,一门三作家。另外,淮阳还有张华中、冯剑星等数位诗书画评双科、三科国家级会员。可以说,这十人把曹子建埋在陈州的八斗文才给扒了出来。
青年才俊冯剑星
因此这十人,可以说是陈州十大才子。其中孙方友是领头人,陈州笔记系列短篇被誉为当代蒲松龄,分得一斗;墨白(孙郁)长、中、短篇兼有且编电视剧,得一斗;马泰泉、李鑫、孙青瑜、雷中杰(红鸟)等4人,主要是写小说,或者单攻编剧,各得半斗;李乃庆和女公子柳岸主要写陈州历史人物,各得半斗;而诗书评三栖才子张华中和冯剑星各得一斗半。特别是青年才俊冯剑星,具有少年曹植的风采,诗词歌赋样样通、书法颇具个性,文艺评论视角独特。而美髯公张华中颇具老年曹植的风韵,深居简出,写诗作赋、撰摩书法、编写书法理论数部。颍河镇八个作家共分5斗,而张华中和冯剑星各得一斗半,主要是他俩在诗词方面超越了八个作家,毕竟曹植的八斗才是诗词为主。
本文属于个人意见,陈州淮阳在周口作家群里属于翘楚,肯定还有不少作家、文艺大家没有提及。但是本人不褒贬任何人,也不针对任何人。如果有歧义,欢迎讨论,补充。
美髯公张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