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见底·罗宁作品展” | 构建起连接艺术殿堂与大众的精神通道
更新时间:2025-05-13 15:35 浏览量:1
于5月10日开幕的罗宁作品展引发热烈反响,参加开幕式的相关领导、文化艺术界著名人士和各界观众中,许多人用“震撼”二字表示对画展的感受。许多观众留言称,这是多年来未曾看到的人物画好展览。
罗宁作品展暨新书《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首发学术研讨会。
罗宁《手绘的魅力——从地铁速写所想到的》学术讲座。
“本真见底——罗宁作品展”开幕暨新书《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首发现场。
罗宁作品展规模大,展出作品110余幅,涵盖画家30余年在中国人物画领域的探索实践成果。在四个展厅300余米的展线中,不光有数幅丈二、八尺、两米见方的大尺寸作品,还有六尺、四尺中幅和斗方三开作品;又有设计精美的画家履历文献及前言和结语呈现。身处现场的观众,对画家罗宁出色的大画驾驭能力、其画作中遒劲奔放的线条、小品中放松挥洒的笔墨发出啧啧称赞。观众认为罗宁的地铁系列作品新鲜而接地气,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以中国画形式呈现的艺术表现。
罗宁《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签名现场
罗宁人物画作品展吸引了业内及社会众多人士关注
学术研讨会上,著名美术家程征发言说,罗宁之所以有如此多作品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新著,缘于他对艺术坚定的信念;西安美院教授李青在研讨会上提出了“罗宁现象”这一概念;美术评论家应一平教授用“惊叹、赞叹、感叹”来形容他对罗宁作品展的感受;美术批评家张渝说,他10年前策划的“罗生门——罗宁的意义画展”在南京、深圳等4地举办,但“罗生门”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名字,如今,罗一飞策划的“本真见底——罗宁作品展”,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次画展,让人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罗宁,一个能让人多方位思考,并能给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受生命者带来精神鼓舞的罗宁。据悉,该展展至5月18日。
陆栋 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陆栋表示,我虽是艺术外行,却始终关注罗宁的作品。此次“本真见底”展览与肖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本真,正是当代艺术家最珍贵的品质。罗宁以赤子之心观照世界,创作既深植本土又拥抱全球:他走向世界汲取艺术养分,又将异域文明精粹带回国内,践行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使命。在纷繁复杂的当下,我们更需要罗宁这样兼具责任与使命的艺术家。此次展览与新书发布,共同构建起精神共鸣的空间——当观众驻足于地铁写生的市井烟火,流连于异国美术馆的文明印记,实则是对“何为真我”的叩问。真正的艺术不应囿于技法雕琢,而应成为照见人性、沟通文明的明灯。愿更多人通过这场展览与著作,开启对生命本真与文明互鉴的深层思考,在复杂世界中坚守本心,传递大爱。
朱尽晖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朱尽晖表示,此次展览与新书发布,是罗宁先生多年艺术沉淀的体现。他在绘画、研究和管理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其一,能画。他常年扎根绘画一线,创作关注点不断变化,对艺术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其二,能说。他热衷于对艺术理论进行反复研究和阐述。作为老友,每次见面他都会就某个艺术现象深入探讨,尽显对艺术传承的执着;其三,能写。新书以通俗笔触记录欧洲美术馆巡礼,同时融入自身的生活感悟。罗宁先生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任职期间,该馆荣膺全国重点美术馆,为陕西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他的创作根植于对人性的洞察、对文化的理解与对美的诠释;他的讲述将学术思考转化为公共知识,构建起连接艺术殿堂与大众的精神通道。
肖云儒 著名文化学者
肖云儒表示,本次展览与新书的核心,可凝练为“本真”与“环游世界”两大关键词,二者共同诠释了罗宁的艺术追求与实践意义。“本真见底”不仅指向艺术生命的本质,更体现为罗宁数十年扎根生活的创作态度。然而,仅停留于本真尚不足够,又以“环游世界”的视野突破局限。与罗宁相交四十余载,我见证了他多领域的跨界实践。这些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艺术技法,更塑造了其全面介入艺术生态的能力。展览中的地铁系列等现代生活题材尤为瞩目:霓虹下的舞者、地铁中的依偎青年,皆被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笔触,印证着他“重述现代生活”的追求。他既以艺术淬炼自我,又将海外精华“盗火”归来,滋养观众。
画家简介
罗宁,1958年生,陕西扶风人。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画作品入选多项全国美术展览,出版个人画集多部。
历任文化艺术报总编、陕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一届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