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书家•孙长欣
更新时间:2024-12-27 16:59 浏览量:9
孙长欣,号白云山人,生于1939年,祖籍河南巩义,现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文化艺术院副院长。自1980年起先后临习《颜勤礼碑》、《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爨宝子碑》、《好大王碑》等,领会较深,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魏碑楷书风格。
曾先后荣获“庆祝建国55周年楹联展”一等奖;“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书赛”金奖并授予“百佳书法家”称号;全国“琴岛杯”、”颜真卿二届书赛”优秀奖;作品入展《中韩书法交流展》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作品入编《中华书画大典》《中国现代书法篆刻名人录》;全国第十七届书画拍卖会被评为“实力派书法家”。曾出版《孙长欣魏碑三种》、《孙长欣书法作品集》并在三门峡市博物馆举办《书道常新》展。
创作感悟
我自幼喜欢书法艺术,但一直苦于不知道钻研方向,四十年前偶然的一天,无意中在新华书店看到了茹桂出版的《书法十讲》,顿时觉得打开了书法世界的大门,我订阅了《书法杂志》《书法研究》,并拜师于新疆石河子市书法协会主席唐家濂,加上每日勤学苦练,这才逐渐走进了书法的大门。
康有为评价魏碑十美,我也非常喜欢魏碑,就下决心主攻魏碑。魏碑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深入探索与学习。在研习、创作的过程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与进步。魏碑那刚劲有力、质朴自然的风格,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魏碑的线条或粗犷豪放,或细腻精致,但无不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感。
在创作时,我努力模仿这种线条的特点,通过控制笔触的轻重缓急,来表现出魏碑的刚劲与柔美并存。这种对线条的精准把握,不仅锻炼了我的书法技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魏碑书法的艺术魅力。魏碑的结构布局也是创作的难点和亮点。魏碑的字形多变,既有方整严谨的一面,又有灵动自然的一面。在创作过程中,我注重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力求在保持整体协调的同时,展现出每个字的独特韵味。通过不断调整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大小对比,我逐渐掌握了魏碑结构布局的精髓。
书法的学习与创作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突破的过程。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创新,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热爱是美好的向往,恒心是前进的动力,感悟是艺术的灵魂,有了热爱、恒心、感悟,我才在书法这条路上,在魏碑这个方向上不断研习,形成自己的风格。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还请同道批评指正!
作品赏析
隶书《菜根谭句》 136cmx34cm
隶书《梅兰竹菊》诗四首 34cmx45cm
魏碑《毛主席诗二首》 67cm×67cm
魏碑 北宋柳永《望海潮》 48cmx197cm
魏碑《春雨秋风》 30cm×197cmx2
隶书《元曲三首》 62cm×62cm
隶书《宠辱去留》 26cmx232cmx2
行书《唐诗二首》 67cm×67cm
魏碑 宋《苏东坡诗一首》 47cmx180cm
隶书 唐 李白《草书歌行》联 47cmx180cm
魏碑 当代李波《莺啼序.有黄河壶口瀑布》 47cmx180cm
魏碑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7cmx180cm
魏碑 《黄河、长江》 27cmx180cm
隶书《庄子.南华经杂篇》 52cmx233cm
魏碑 宋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2cmx2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