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升,医生叮嘱高血压患者:这4点要多注意,别拿生命开玩笑
更新时间:2025-03-11 14:23 浏览量:1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春天来了,天气一天天变暖,很多人开始收起厚重的冬衣,享受温暖的阳光,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个季节却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
春季的温差、湿度、气压变化、花粉浓度增加、情绪波动等,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很多人以为自己“感觉还好”,但实际上,高血压往往是“沉默的杀手”,当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
血压的管理不是靠感觉,而是靠长期的科学监测和合理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想让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这四点一定要特别注意,别拿生命开玩笑。
很多高血压患者到了春天,觉得自己状态不错,头不晕了,眼不花了,就误以为血压已经稳定,甚至擅自减少药量,或者干脆不测血压,觉得“只要不难受就没问题”。可在医院里,我见过太多因为这样想而吃亏的患者。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做生意的中年人,冬天血压控制得挺好,到了春天,他觉得自己精神十足,干活也不累,就觉得降压药吃多了,结果一天比一天少吃,后来直接停了。
过了几周,他在和客户谈生意时,突然觉得胸闷、眼前发黑,差点晕倒,送到医院一查,血压飙升到了190/110mmHg,已经是典型的高血压危象。
气温回暖时,血管确实会有一定程度的舒张,部分人的血压会稍微下降,但这并不代表病情缓解了。血压的稳定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环境,更取决于血管的弹性、血液的流动状态和心脏的调节功能。
很多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用“感觉”来判断血压情况,但高血压往往是“沉默的杀手”,当你真的感觉到明显不适时,往往血压已经出现了严重波动。
研究数据显示,60%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时没有明显症状,等到真正察觉到问题,往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每天定期测量血压,记录血压波动情况,远比凭感觉要靠谱。
春天来了,人的口味往往会发生变化,有些人开始喜欢吃点辣的、腌的、重口味的东西,觉得这样更开胃,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些食物可能就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老年患者,冬天血压控制得很好,但春天开始食欲变好,爱上了各种腌制品,咸菜、泡菜、腊肉吃得不少。
他觉得自己吃得香,胃口好,身体应该没什么问题,可两个月后,他的血压比冬天还高,甚至出现了腿脚浮肿,后来被查出血管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迹象。
春天气温回升,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食欲也有所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改变饮食习惯。腌制食品和高盐食物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盐摄入过多会让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同时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研究显示,每天盐摄入量超过6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低盐饮食者高30%以上。更重要的是,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本身就比普通人更脆弱,如果再摄入大量高钠食物,血管会更容易硬化,增加中风和心梗的风险。
因此,春天的饮食不能过于放纵,适量清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的摄入,才能让血压保持在安全范围。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到春天,就觉得自己该动一动了,尤其是冬天运动少的人,一到天气变暖,马上增加运动量,甚至开始晨练。但在医院里,我见过不少高血压患者,就是因为运动方式不当,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我有位退休的患者,冬天一直在家休息,到了春天,他觉得天气暖了,就开始每天晨跑,甚至一次跑上几公里。结果一个早晨,他刚跑完回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脑出血。
春天确实适合运动,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方式和强度必须控制好。晨练时间过早,空气湿度大,血管容易收缩,导致血压波动,而过于剧烈的运动,也会让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增加脑卒中和心梗的风险。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如果每天进行适量的低强度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瑜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约20%,但如果运动过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要遵循“慢、柔、稳”的原则,避免晨练时间过早,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强度要控制在心率不超过120次/分钟,才能真正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春天不仅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情绪多变”的季节,很多高血压患者在这个季节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情绪低落,而这些精神状态的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血压。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教师,平时血压控制得很好,但每到春天,他就容易焦虑失眠,血压波动明显增大,甚至出现心悸、头痛等症状。医生给他调整了降压药,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发现,他的问题其实是春季情绪波动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不稳定。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管的问题,也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春季阳光增加,人体的生物钟会有所调整,一些人会出现“春季情绪综合症”,表现为易怒、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而这些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血管收缩,让血压波动加剧。
研究表明,长期情绪不稳定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5%以上,而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40%。
因此,春天不仅要关注血压,更要关注情绪变化,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进行放松训练,比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都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减少血压的波动。
高血压并不是冬天才需要关注的问题,春天看似温暖,但气温变化、饮食习惯调整、运动方式的变化,以及情绪波动,都会影响血压的稳定。
高血压患者不能掉以轻心,定期监测血压,注意饮食,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真正让血压保持稳定,远离突发的心脑血管风险。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危险季节”,别等到出事了才后悔,提前做好预防,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汤玉楠.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