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出现这4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则随时或危及生命
更新时间:2025-03-11 15:11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高血压这个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什么感觉,照样吃喝玩乐,该干啥干啥,就算偶尔头晕、心慌,也只是休息一下就过去了。
但真正危险的地方就在这里,高血压最怕的就是“突然出事”,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可能就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然而,在此之前,身体其实已经发出了警示信号,只是很多人并未予以重视。
血压高的人,血管承受的压力比正常人更大,血管壁长久受到冲击,就像水管里水流太急,时间长了管壁可能会变薄、变脆,甚至出现裂痕。
特别是在血压突然飙升的时候,脆弱的血管可能撑不住,使血管破裂出血性中风。
研究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4倍以上,而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超过60%的人本身就有高血压病史。
如果血压持续升高,脑部的小血管可能会首先受到影响,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后果,甚至直接导致意识丧失、瘫痪或者猝死。
很多人出现头晕、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的时候,往往会以为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能缓解。
但实际上,这可能是高血压性脑病的早期信号,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就医,情况可能会迅速恶化,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有些人会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甚至是心悸,感觉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喘不上气。
这种情况往往被误认为是普通的疲劳或者消化不良,但实际上,心脏是高血压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的工作负担增加,长期下来,心肌可能会发生代偿性肥厚,心脏的供血需求增加,而血管却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就容易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至3倍,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大约70%的人原本就患有高血压。
更危险的是,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病发作是“无痛性”的,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剧烈胸痛。
而是表现为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往往容易被忽略,等到真正出现休克或者心力衰竭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一些人突然感觉呼吸急促,甚至是在没有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也喘不上气,特别是在夜间,平躺时症状更严重,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高血压引发的急性左心衰竭,或是肺水肿的状况。长期高血压会让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循环受阻,肺部积液增加,从而引发呼吸困难。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率比正常人高5倍,而心衰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5年存活率不到50%。
特别是在血压突然升高的时候,肺部的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液体渗出到肺泡里,就会出现“湿啰音”或者“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症状。
这种情况如果不立即送医,可能会迅速恶化,导致缺氧、昏迷甚至死亡。
有些人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四肢无力,或者是一侧肢体麻木,甚至连说话都变得含糊不清,嘴角歪斜。
这种情况通常是脑血管突发阻塞或破裂,预示着脑卒中的来临。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病情就会迅速发展,导致偏瘫、失语,甚至是意识丧失。
研究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超过80%的脑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而在那些没有控制好血压的人群中,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比血压正常的人高出7倍以上。
如果出现突然的肢体无力、口齿不清,哪怕只是短暂的几分钟后恢复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很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这是中风发生前的重要预警信号,如果不及时干预,未来发生严重脑卒中的概率可能高达30%-50%。
从医学角度而言,高血压本身并非最令人担忧的,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它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
一旦高血压失控,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都会受到损害,而这些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研究数据显示,长期高血压不受控制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人减少10-15年,而在急性高血压危象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能高达50%以上。
而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高血压的很多并发症并不会提前给出明确的警告信号,往往是在患者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发作,导致严重后果。
如果说,高血压的危险已经被广泛研究证实,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它掉以轻心?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根本性的问题,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病年龄逐渐降低?
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光靠吃药控制血压,真的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后果吗?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梁锦波,黄沂,郑艺,等.基于COSMIN的高血压健康促进行为评估工具的系统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5,33(02):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