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大豆可在48小时内溶解70%的血栓,是科学还是谣言
更新时间:2025-03-11 17:44 浏览量: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最近流传着一个让人惊讶的说法——大豆能够在48小时内溶解70%的血栓。
这让不少人开始对豆制品刮目相看,甚至有人开始大量吃豆腐、喝豆浆,希望能靠吃大豆来防止血管堵塞、降低中风和心梗的风险。
但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大豆真的有这么强大的溶栓能力,还是说这只是个夸张的健康谣言?
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先明白血栓到底是怎么回事。血栓简单来说就是血管里的“堵塞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和其他血液成分凝结在一起形成。
如果血栓发生在大脑,就可能引发脑梗;如果堵在心脏血管,就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血栓的形成通常和血管内皮损伤、血脂异常、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就有一套抗血栓机制,负责防止血液过度凝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已经形成的小血栓。
比如,人体会分泌纤溶酶,这种酶的作用就是帮助溶解血栓,使血液保持正常流动。但如果血栓过大,或者纤溶系统功能减弱,血栓就可能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堵塞血管。
那么,大豆真的能在48小时内溶解70%的血栓吗?
这个说法的来源,大概率和大豆中的“纳豆激酶”有关。纳豆激酶是一种从日本传统食物纳豆中提取出来的酶,被认为有一定的溶栓作用。
科学研究确实发现,纳豆激酶可以促进纤溶酶的活性,提高血液对血栓的分解能力。
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纳豆激酶能够分解人工合成的纤维蛋白——这是一种血栓的主要成分。
但这项研究是在试管里完成的,并不代表吃大豆就能直接溶解血栓,更别提“48小时溶解70%”这种夸张的说法了。
大豆本身并不含有纳豆激酶,只有经过特定的发酵过程,比如做成纳豆,才会产生这种酶。因此,普通的豆腐、豆浆、黄豆,甚至是非发酵的豆制品,都不可能含有纳豆激酶。
如果只是单纯吃大豆,身体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溶栓物质。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不是多吃纳豆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但实际上,纳豆激酶的作用虽然在实验室里被证实,但进入人体后,情况就变得复杂了。胃里的胃酸会破坏一部分蛋白质,纳豆激酶能否完整进入血液,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再来看这个“48小时溶解70%”的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的医学研究支持这个具体数据。
血栓的溶解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血栓的大小、类型、血管的健康状况、身体的代谢能力等。
医学上真正有效的溶栓治疗,比如溶栓药物阿替普酶(tPA),在临床上用于急性脑梗病人时,也需要严格控制时间窗,通常必须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溶栓效果。
而即便是这种强效药物,也无法在48小时内溶解70%的血栓。如果大豆真的有这么强的效果,早就被开发成主流的溶栓药物了,不会只是被当作普通的食物。
除了溶栓作用,很多人认为大豆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通过溶解血栓来实现的。
大豆富含大豆异黄酮,这是一种植物雌激素,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功能,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2020年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豆制品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略低于很少吃豆制品的人。
但这个研究并没有发现大豆能直接溶解血栓,而是认为大豆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健康,降低血管病变的风险,间接减少血栓的形成。
还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注意,血栓的形成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吃某一种食物,不可能完全预防血栓,更不可能消除已经存在的血栓。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久坐不动,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如果一个人每天喝豆浆,但饮食高脂、高盐,不运动,血管依然可能出现问题。
预防血栓,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改善整体生活方式,比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保持血压和血脂稳定,而不是迷信某一种食物的神奇功效。
市场上也有人炒作“纳豆激酶保健品”,声称能够有效溶栓,甚至比药物更安全。
但目前,纳豆激酶的溶栓效果在人体内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特别是对已经形成的大型血栓,是否能真正起作用,还没有确凿的临床数据。
而且,溶栓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盲目使用溶栓剂,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比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所以,无论是吃纳豆,还是服用纳豆激酶保健品,都不应该代替正规的医学治疗。
血栓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某一种食物或保健品就能解决的问题。
想要真正降低血栓风险,核心在于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寄希望于所谓的“神奇食物”或“快速溶栓”方法。
血压、血脂、血糖的稳定控制,是防止血管堵塞的关键,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使其更容易受损,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内胆固醇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血糖则会损伤血管内皮,加快血栓形成。
因此,除了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控制体重、避免久坐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都会影响血液循环,让血液变得更加粘稠,增加血栓风险。
此外,合理补充水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压力,也是保护血管健康的重要方法。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杜丽洁.大豆皂甙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血栓作用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