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500万人复读,高考完后还不轻松
更新时间:2025-06-09 09:48 浏览量:10
前不久我国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35w人。
有人在减去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后,预估复读人数近500w人,这一推论上榜各大热搜,也充斥着家长们的朋友圈。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虽然经过媒体辟谣,解释其中约300w人属于职教高考群体,但谣言仍然铺天盖地蔓延开来,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与孩子对高考的竞争实在太有压力、太焦虑了。
而在这么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以至于大部分人群只能作为人口红利投入市场被消耗的国家中,家长的焦虑我们都能理解。
但家长们有没有发现,近几年名校背景就业不顺的案例越发多了起来。
同学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进入了心仪的大学,但毕业后,求职/就业却还是不顺利呢?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被——“考上大学,以后就轻松咯”,这句话骗了。
从艺术设计生的成长路径来看,国内高中的教育培养体系,秉持的仍然是筛选制度。筛选出一群学习能力强的人即可,像美术艺考,来来去去考的就是素描、色彩与速写三项,比较制式化,看谁对技巧掌握得更快更熟练即可。
若想在社会中寻求更加稳定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延续,专业方向、软件应用、设计逻辑、设计方法、设计协同、设计跨界、设计战略等,甚至与团队、客户、生产制造等部门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统统都被考量。
以上能力,在具备一定难度的同时,可能还与学校相对固化的教学体系产生冲突,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同学们学习和提升的难度,甚至有同学会感觉“一头雾水”。
以工业产品、建筑、数媒游戏、动画的建模为例,在80%的艺术设计生学习和求职过程中,都是绕不开的重要技能。而这个技能的难点,可能有以下4个方面:
1、部分院校的软件课程开得少,或并未开设。想学得更好,同学们就需要四处寻找资料自学(这是大部分孩子消极的开始)。
2、对设计软件的操作“天生不敏感”,从而产生排斥情绪。
一搜建模,满屏的教学视频,光选课都要选半天 图源:哔哩哔哩平台截图
3、过去的互联网是纯分享,大部分分享教学案例的都是颇有名气与水平的专业人士,跟着网络教程是真的有可能学会一门技术。
如今的互联网是知识付费,大部分教程都是为了“卖课”服务,有的故意省去某个关键步骤,基础没打牢固真是大事。
4、建模是一门技术,要为目标服务的。比如建筑、工业设计、动画领域对建模要求标准也不完全相同。
其实建模就是设计中的一个技术环节,加上手绘、效果图、实验、模拟与测试等流程,设计调研与设计思维展现也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部分。
网络环境中存在大量“期末的7天创造奇迹”等“迷惑型”信息,极大的误导了寒窗苦读十二年的莘莘学子,恶意营造了一种人人都不努力,也可以躺平拿高GPA的“错觉”。
网络人人摆烂,在汉艺映射出的现实却是大一大二就参加各类夏令营学习
于是相比克服巨大的困难以及各种可能遇到的困境,不在少数的同学们更愿意相信网络中的“躺平言论”、“今朝有酒今朝醉”。
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没有多维度与可适配的资源支持,我们还真的不能责怪那些“不情愿选择”躺平的同学们。
那难道家长要管孩子一辈子吗?专业的东西咱也不了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放手呢?
务实,即“学术正义”,该学的专业技能一个也不能少,这也叫专业硬实力。目前大部分家长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各方面给同学们进行助力。
务虚呢,则往往被忽略。这点主要指当别人如何看待你,或你要跟谁比,你可能就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务虚”对一个学生的影响程度,也许要比“务实”更深一些。
怎么理解呢?
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相当于半个社会),大部分事务和事物对同学们来说都很新鲜。对于自己是否能去做某件事,同学们其实没有清晰的认识。第一次的尝试,往往会对同学们未来的自我定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211背景保研到上交的M同学,拿了40+奖项,优秀都快成为骨子里的习惯了
我有个在读学员,这里叫KK(化名)吧,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就找到了我,开始进行升学的规划咨询,随后立即投入到设计基础技能的学习。经过一年的学习,KK的基础能力已远超同级同学。
老师觉得她有天赋,同学觉得她很厉害,很卷,于是高校资源、企业实习、访问交流机会、学术会议等资源都“铺天盖地”的接踵而至。
在这个过程中,优秀成为了别人对她的“刻板印象”,优秀也让她“上瘾”,KK也在“优秀”的路上越走越远,继续去尝试不同维度和领域的挑战,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自我迭代的良性闭环”。
在汉艺大二就开始申请专利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如前文所述,设计软件这些艺术设计生“吃饭的家伙”,高校的重视程度亟需提升。
不过高校改革的动作之大,在这两年尤为明显。如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29种新专业的同时,还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
图源: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文章
即过去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更新迭代效率过低,甚至追不上时代的红利、行业风口。新专业还没通过审批,所对应行业的人才需求可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快速通道的建立,为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高级专业人才、高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据“不方便透露渠道”的消息,未来国内高等教育的毕业机制可能迎来改革,并向国际看齐,提前修满学分,即可申请提前毕业。这样大大加快了社会急需人才的供给力度。
对于国内保研的竞争来说,提前修够学分的同学可提前获得保研资格,而高年级的同学会面临来自低年级学弟学妹的冲击。
图源:Pexels
这一天如果真的来临,大学严进宽出、人才培养效率低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而更多优秀的人才将更快速的推进行业与社会的发展。
我这些年服务过上千位家长和同学,当他们说只是想做一份艺术作品集时,我都尽可能多花一些时间与他们沟通得更深入一些,一定要考虑更系统、更完整,并具有职业可持续性的规划。
图源:Pexels
艺术设计专业的作品集,它是作为设计师/创作者的一张名片,它是否带着你进入了顶尖的院校(名校光环),是否也让你在设计界的舞台上闪耀(奖项荣誉),亦或让你获得了撬动投资的筹码(专利)等。
以上这些家长和同学可能认为的“不可能”,其实选择对了努力的路径和方法,都有机会实现。
未来已来,并不遥远!如果你也想为孩子提前规划升学,欢迎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