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魏碑骨力融入草书——于右任草书《杜甫诗四十三首》高清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5-03-11 21:55 浏览量:10
于右任的书法艺术根植于深厚的传统功底,早年研习魏碑,以雄浑刚健的笔法奠定基础。中年后转向草书,尤其推崇章草的简约与流动感,最终在《标准草书》的编订中确立个人风格。
其草书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既保留传统草书的自由奔放,又通过规范化提升实用性,形成“于体草书”的独特范式。
在《杜甫诗四十三首》中,这种风格尤为显著。其一,笔画简净而富于节奏,以迅疾的连笔表现诗意中的苍凉激越。其二,结体疏密有致,字形大小错落。
《杜甫诗四十三首》的创作正值20世纪中叶,于右任在政治理想受挫后,借书法寄托文化救赎之心。通过艺术实践回应了传统文人“书以载道”的使命。
在书法史上,该作标志着草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于右任将魏碑的骨力融入草书,打破明清以来帖学的柔媚之风,为后世提供了“碑帖融合”的范例。
杜甫诗歌素以“诗史”著称,其内核深受儒家仁爱精神与民本思想影响。杜诗中频繁出现的“儒生”“稷契”等自喻,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均体现了对孟子“民贵君轻”理念的实践。于右任选择书写杜甫诗四十三首,绝非偶然。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