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张芝 草书《冠军帖》

更新时间:2025-03-12 11:12  浏览量:6

张芝(?—约公元192年),字伯英,东汉敦煌酒泉(今甘肃瓜州)人,被尊为“草圣”。他开创了从章草向今草的变革,通过省减章草的波磔与点画分离特征,形成“一笔书”的连绵风格,实现了草书从实用性向艺术性的跨越。张芝以勤学苦练著称,史载其“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世“临池”一词即源于此。

《冠军帖》为书信体,内容表达了对亲友的关怀、病中不便行动的遗憾及对相聚的渴望,情感真挚。原作已佚,现存刻本收录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等,部分学者对其作者存疑,或认为可能出自唐代张旭之手。

该帖笔势如飞,使转圆劲流畅,线条兼具坚韧与飘逸,细如游丝亦不失力度,展现了极强的控笔能力。点画起止分明(实笔)与牵丝连带(虚笔)巧妙呼应,形成节奏感,如“粗”字将“米”旁一点嵌入“且”左上角,结构险绝。结字大胆创新,如“散”字险绝、“见”字内敛,通过字组连缀(如“也冠”“病来”)形成气脉贯通的效果。末行“耳”字独占四字空间,打破常规,凸显张芝对章法疏密对比、空间布局的掌控。作品整体呈现“飘逸空灵”之美,线条虽疾驰却无浮躁之气,圆转中蕴含典雅,被形容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赋予草书以文人化的雅致。

张芝的“一笔书”突破了章草字字独立的局限,开创了今草上下牵连、气脉通贯的新风,为后世狂草奠定了基础,是草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王羲之评价其草书“绝伦”,自叹不如;怀素、孙过庭等均以张芝为宗。该帖字组连接、节奏断点等技法为“二王”一脉,尤其是对王献之的创新,提供了灵感。另外,张芝提出的“笔心论”(已佚)及实践中的“细处用力”原则,被清代朱和羹等人继承,成为草书创作的重要准则。

综上,张芝的《冠军帖》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草书作品,被誉为“草书中的冠军”,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备受推崇。该帖是中国书法从实用书写迈向艺术表达的里程碑。其技法的开创性、气韵的独特性及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不朽地位。尽管真迹无存,但通过历代刻本的流传,仍可窥见“草圣”笔下那份“振人心神”的震撼力。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