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汪苏泷鹿晗轮番登场,演唱会声量如何转化为城市增量?
更新时间:2025-07-10 01:55 浏览量:3
两年前,大家将压抑了许久的文娱消费需求释放,演唱会成为了承载这份热情的绝佳载体,当聚光灯亮起时,数万双手同时挥舞的画面,恰似集体情绪的解压阀;
一年前,从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全场4万多人大合唱,到陈奕迅用《好久不见》勾连起的时空对话,演唱会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演出,而成为镌刻记忆的情感仪式;
最近,朋友圈和各个社交媒体依然被演唱会刷屏。王力宏演唱会的“公转自转” 舞台点燃万人大合唱,汪苏泷巡演现场歌迷用荧光棒拼出星河,鹿晗Season4亚洲巡演掀起视听狂潮……
从2023年到2025年,演唱会市场持续火热,成为文娱消费领域的强劲增长点。
演唱会三年持续火爆,从复苏到爆发的数据印证
2023年,演唱会市场复苏升温。3月26日,《时光流转》-老狼北京演唱会在五棵松凯迪拉克中心唱响,一万多张门票一周内售罄,成功揭开了2023年大型演唱会的序幕。这一年,张学友、陈奕迅、周杰伦等众多歌手纷纷举办巡演。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演唱会票房达128.4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10亿元。
2024年,演唱会热度有增无减。大演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破260亿,同比增长78.1%;观演人次超2900万,同比增长45%。其中,演唱会跨城观演逐渐成为主流,比例达64.2%。
2025年,演唱会市场保持火爆态势。2025年一季度演唱会场次达536场,大型演唱会较去年同期增长7.3%,票房收入25.0亿元,同比2023、2024年均有所增长。4月、5月演唱会场次分别为275场、330场,同比增加37.5%、20.9%。
演唱会正在变成中国城市经济的超级引擎。这不仅是流量,更是一种新型城市动能。粉丝跨城追星,一张门票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路消费,成了“行走的GDP制造机”。比如,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3天吸引8万人,人均消费3500元,总消费超2.8亿。而今年五一全国人均出游消费才123元——这批乐迷的消费力,硬是全国平均的近30倍!
演唱会为什么能持续火这么久,甚至在文娱消费中持续占据C位?
这说明,年轻人不是不消费,而是只为情绪价值买单、只在“刀刃上”花钱。而演唱会,就是他们释放情绪和悦己消费的高峰场域。
三个关键词,把流量变留量、演出变红利
同样是举办演唱会,为何有的城市能赚得钵满盆满,有的却只是“过个热闹”?
运营协同力:把“临时流量”变“系统红利”
今年5月份,邓紫棋襄阳站演唱会,堪称“城市级运营”的典范。在这场演唱会的筹备与举办过程中,东津新区管委会、交通、公安、文旅等多个部门紧密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为了确保歌迷能够顺利、便捷地抵达演唱会现场,300多辆公交提供无缝接驳服务,400名警力与1000名安保人员全程护航,保障了现场的秩序与安全。
此外,考虑到歌迷的饮食需求,牛肉面馆24小时营业,奶茶摊、美食夜市巧妙 “卡位”歌迷动线,让歌迷在观看演唱会之余,能够尽情享受当地美食;近百家酒店更是积极响应,推出演唱会优惠活动,入住率大幅上涨40%,营收猛涨68%;文旅部门也不甘落后,联动38家景区,推出“门票即通票”福利,吸引歌迷在演唱会前后游览当地景区,进一步延长了他们在襄阳的停留时间,增加了消费机会。
这场演唱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演唱会不仅仅是一场音乐演出,更是一个城市展示自身形象、提升综合实力的绝佳契机。真正决定一座城市能否将演唱会带来的“流量”转化为“留量”的,是城市的协同运营能力,考验的是政府、文旅、交通、商圈等各方能否齐心协力,共同为歌迷打造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宠客式运营”体验。只有当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协同运作,才能将演唱会的临时流量转化为城市的系统红利,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产业融合力:用“文旅套餐”放大单点价值
一场成功的演唱会,其价值绝不应仅仅局限于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更应体现在能否激活一整座城市的消费引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刀郎2025年巡演的首站落地济南,众多粉丝跨省乃至跨国前来观看。不少人更是选择“拖家带口、顺便旅个游”,将观看演唱会与旅游度假相结合。济南文旅局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推出“门票变通票”政策,地打通了景区、酒店、餐饮等资源之间的联动通道。同时,借势打造“跟着刀郎去旅行”系列文旅产品,深度挖掘济南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将刀郎的音乐元素与济南的城市魅力有机融合。
济南文旅通过“文旅套餐”的方式,实现了从演出流量到城市消费力的高效转化,让歌迷在欣赏演唱会的同时,深入体验济南的城市风情,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多个行业的繁荣发展。这就是产业融合力的价值,它并非仅仅依靠演唱会这一个爆点来吸引眼球,而是注重在每个触点上实现价值变现,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地接住流量,将演唱会的热度转化为对全产业的强大拉动力,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品牌营销力:把“事件IP”变成“城市名片”
在借助演唱会打造城市品牌营销方面,2024年烟台华晨宇的 “日出演唱会” 无疑是一场令人瞩目的高分操作。与传统演唱会选择在晚上开唱不同,这场演唱会大胆创新,偏偏选择凌晨三点,让华晨宇的歌声与海上日出同频共振,成功将一场普通的演出打造成了独一无二的“浪漫奇观”。
烟台文旅不仅善于“借势”,更精于“造场”。他们将演唱会场馆精心打造成“火星乐园”,融入丰富的艺术装置、互动体验项目以及特色摊位,为歌迷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潮玩空间。歌迷们在观看完演唱会后,纷纷打卡拍照、品尝美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体验,形成了强大的口碑传播效应。
据统计,此次演唱会吸引了13万人现场狂欢,五一旅游收入升至 1.6 亿元,“来烟台看海上日出演唱会”更是成为网络热梗,让烟台的城市形象成功出圈,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就是“事件IP”变“城市品牌营销”的范式:不是短暂流量,而是能不断被传播、被共情、被记住的记忆符号,让演唱会成为一张独特名片,为城市的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城市营销的三大核心关键点
当演唱会从单纯的文娱活动升级为城市发展的“超级引擎”,如何让舞台聚光灯成为城市魅力的投射器,成为现代城市营销的必答题。在消费升级与注意力稀缺的双重背景下,城市需构建“情绪价值-产业联动-综合运营”的链路,以情感共鸣激活消费潜能,用全链融合放大流量价值,靠系统运营沉淀长期红利。
第一,抓住情绪价值,是引爆消费的第一步。在当今时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感受,愿意为能够带来愉悦、满足等情绪价值的事物买单。城市在举办演唱会等活动时,要深入洞察年轻人的心理需求,精准把握他们的情绪脉搏,通过创新的活动策划、贴心的服务体验等方式,与年轻人建立情感共鸣,从而点燃他们的消费热情。
第二,演出是流量入口,联动是增长底盘。一场演唱会的真正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舞台上的精彩呈现,更在于其能够撬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融合发展。城市要充分发挥演唱会的集聚效应,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协作联动,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为歌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消费体验,让演唱会成为拉动城市消费增长的强大引擎。
第三,服务的综合运营力,是城市能否打造爆点的终极壁垒。举办演唱会并非仅仅将歌手“请来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演前有布局、演中有统筹、演后有复利”。城市要从全局出发,精心策划演唱会的筹备、举办以及后续影响的持续发酵等各个环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市治理能力,确保演唱会能够顺利举办,并为城市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量不是恩赐,而是对城市治理与协同力的一次大考。
别小看一张演唱会门票,它可能就是一座城市与时代对话的起点,一次城市品牌的重构,一次消费引擎的点火,一次未来想象力的集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无限可能。
演唱会经济已经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引擎和营销的新范式,城市应充分把握演唱会带来的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的运营协同力、产业融合力和品牌营销力,将演唱会的流量转化为经济红利,让演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