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赏析 | 缠绕的羽翼:谢志强《鸟》系列中的生态隐喻
更新时间:2025-07-10 00:29 浏览量:3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谢志强的《鸟》系列以其独特的材料语言和深刻的生态关怀,构建了一个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视觉寓言。艺术家巧妙地运用绳子和塑料袋等日常材料,在画面上形成丰富的质感层次,这些看似简单的物质选择实则承载着厚重的生态警示。当绳索缠绕鸟翼,当塑料薄膜覆盖羽毛,材料的物质性与象征性在此达成微妙平衡,既呈现出触手可及的真实感,又暗示着鸟类生存环境中无处不在的威胁。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谢志强对材料的运用具有高度的自觉性。绳子在作品中既是形式元素,又是观念载体——其粗糙的质感与鸟类羽毛的柔软形成鲜明对比,缠绕的形态暗示着自然生命被人类活动束缚的困境。塑料袋的运用则更为精妙,透明的材质既保持了鸟类形象的完整性,又如同无形的牢笼笼罩其上。艺术家不直接描绘伤害,而是通过材料的隐喻性并置,让威胁感在观者的认知过程中逐渐浮现,这种间接的表现方式反而产生了更为持久的心理震撼。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谢志强的材料选择折射出深刻的生态哲学思考。绳子与塑料袋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本与自然界的鸟类属于截然不同的物质序列,艺术家却强行将它们并置在同一视觉平面,这种违反自然秩序的组合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这些人工材料往往保持着使用过的痕迹——磨损的绳头、皱褶的塑料袋,暗示着它们来自真实的生活场景,是生态污染的直接见证者。这种处理方式将艺术表现与现实指涉紧密连接,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象征层面,获得了具体的历史锚点。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可以说,谢志强的《鸟》系列最终超越了单纯的环保主题,触及了更为普遍的生命存在之思。作品中那些被束缚的鸟类形象,成为所有生命在现代化进程中处境的隐喻;材料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则象征着自然与文明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当观者面对这些作品时,材料的真实质感唤起一种近乎生理性的共情——我们不仅看到鸟类的困境,更能感受到那种被束缚的窒息感。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谢志强《鸟》系列作品
这种从视觉到触觉再到心理的体验转换,是谢志强艺术最有力的地方。在这些沉默的画面深处,回荡着一个根本性的追问:在人类主导的星球上,我们究竟要如何为其他生命形式保留飞翔的空间?《鸟》系列的价值,正在于它将这个生态伦理问题,转化为直击人心的视觉诗篇。
艺术家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
谢志强,1965年12月生,1988年毕业于贵州艺专(现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贵州旅游在线网站(www.66gz.cn)创始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2008年10月应澳门政府邀请在澳门举办“多彩贵州”摄影展。(澳门)
2013年举办“五只机”首届手机摄影展及论坛。(贵阳,219艺术空间)
2017年10月参加“微醺”知名画家茅台写生展。(贵阳,萧艺术空间)
2018年8月参加“刀版印痕”第六届贵州省版画学术探索。(贵阳,贵州美术馆)
2019年5月参加“启航100油画提名展”(青岛,朗艺美术馆)
2019年9月参加“鸟主题绘画艺术大展”(北京,艺术世界美术馆)
2022年3月参加艺术家尹光中与他的朋友们(贵阳,流云艺术空间)
2022年5月参加湖北·贵州·现在时——两地美术交流展(贵阳,贵州美术馆。遵义美术馆)
2022年6月参加贵州油画学会2022邀请展(贵阳,贵州美术馆)
2022年12月贵州省首届新文艺群体美术书法作品展(贵阳,贵州美术馆)。作品获铜奖。
2023年6月“建艺术联盟·促美育发展” 大学城首届艺术交流展(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2023年8月 《多彩高原·时光流痕——百年贵州版画巡展》(贵州美术馆)
2024年3月 《伦敦之光》(英国伦敦)
2024年7月参加湾区艺韵——深圳城市艺术展
2024年10月参加十月繁花——罗浮宫家居艺术季(广东顺德)
2024年12月参加第29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