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艺术游甘肃—凡尘过往”王大伟美术作品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幕
更新时间:2025-07-10 16:13 浏览量:1
前言艺术,是大地血脉滋养的精神之花。甘肃这片承载着黄河文明与丝路辉煌的厚土,以苍茫的山川形胜与千载的人文积淀,孕育出独具魅力的艺术气象。今日我们以"凡尘过往—-王大伟美术作品展"为窗,开启一场穿越陇原大地的美学巡礼。作为甘肃画院青年画家,王大伟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师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诸名门,其艺术之路始终践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敦煌壁画的斑斓色彩、河西走廊的雄浑地貌、黄土高原的质朴民风,皆化作其笔端的万千气象。那些奔腾的黄河浪涛、寂寥的边关月色、喧闹的市井烟火,经由传统笔墨的当代演绎,构筑起一部视觉化的甘肃人文志。甘肃画院人物画创作素有渊源,自李宝峰、段兼善、李伟、张兴国、王万成等先生以来,形成了笔墨精炼、形神兼备的学术传统。大伟承续前贤衣钵,在“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引领下,以三重突破构建个人语系:其一,打破人物与山水、花鸟界限,将积墨皴染的山水技法和书意点厾的花鸟技巧化入人物塑造;其二,熔重彩壁画与泼墨写意于一炉,形成色墨交响的独特韵律;其三,贯通古今艺术语言,既得汉画像砖、剪纸、皮影的雄浑古意,又具现代构成的张力,使八千年甘肃文脉焕发新声。此次展出的百余件作品,堪称一部浓缩的陇原史诗。观者既能领略《大梦敦煌》系列中穿越千年的宗教美学,又可在《彩舞春歌》《故土》等现实题材里触摸土地的体温。那些褶皱里藏着风沙的面庞、节日中飞扬的彩绸、黄土坡上蜿蜒的田垄,无不诉说着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对话。画家以敬畏之心临摹传统,以赤子之诚记录当下,最终完成从地域表达到人文关怀的升华。在甘肃画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导向下,本次展览既是对"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有力呼应,更是对新时代甘肃精神的视觉诠释。当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遇见乡村振兴的时代图景,当敦煌艺术的瑰丽邂逅当代审美的探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个文化大省在守正创新中绽放的永恒魅力。愿这些承载着土地记忆的作品,引领观者触摸甘肃的灵魂,在笔墨构筑的时空中,听见黄河奔流的回声,看见岁月沉淀的光华。文/郭殿声
2025年7月9日上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画院、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跟着艺术游甘肃——凡尘过往”王大伟美术作品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幕。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刘仲奎,甘肃省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张永贤,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田学功,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中国美协装帧艺委会委员、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主席孙剑,甘肃省原政协常委、甘肃画院原副院长段兼善先生,甘肃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骁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马刚教授,甘肃画院院长郭殿声,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万胜,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史忠平教授,甘肃金城画院院长于建础,甘肃画院副院长李靖,以及省内高校师生、书画界艺术家约300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甘肃画院党委书记王玉芳主持。
今年,在甘肃画院喜迎建院35周年之际,画院推出年轻画家系列作品展,以传承诸位前辈先贤扎根陇原、丹青不渝、无私奉献的艺术精神,激励青年画家坚守初心,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凡尘过往”王大伟美术作品展是其中的一个展览,也是省文旅厅“跟着艺术游甘肃”文化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
王大伟长期致力于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以其浓郁真挚的乡土情怀、中西合璧的笔墨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七十余幅,分为“情系家园”“敦煌意象”“陇原社火”三大板块,以及近两年下乡写生作品,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他近年来的艺术探索和思考。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4日。
开幕式现场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田学功讲话
甘肃画院院长郭殿声致辞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骁勇讲话
画家王大伟致答谢词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刘仲奎宣布展览开幕
甘肃画院党委书记王玉芳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合影
展厅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
王大伟 《大梦敦煌》 236×186cm
王大伟《一梦敦煌》 236×186cm
王大伟《无题》 220×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