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丑书是书法的“掘墓人”还是书法的“新希望”

更新时间:2025-07-11 14:05  浏览量:1

对于丑书是书法的“掘墓人”还是“新希望”的争论,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书法在当代遭遇“传统性”与“现代性”碰撞时的价值焦虑。现在大家一说到“创新”就很自然的想到了丑书,丑书现在就“几乎等于”创新了。

但是在传统书法并非只有“妍美”一脉,“丑”的审美维度自古便存在。从汉代《祀三公山碑》的生拙奇崛,到傅山“宁丑毋媚”的主张,再到金农漆书的“以拙为巧”,“丑”往往是对僵化审美范式的反叛。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本质是反对明末帖学的甜俗萎靡,主张以“丑”的生猛、刚劲唤醒书法的精神力量,这种“丑”,是对“媚俗”的对抗,是“书为心画”的真诚流露,其内核仍是对书法“风骨”的坚守。

从书法发展的历史上来看,王羲之颠覆钟繇的古拙,在当时或许被视为“轻佻”;米芾的“刷字”打破颜柳的端庄,也曾遭“狂怪”之讥。当代部分被归入“丑书”的探索,如徐冰的《天书》对汉字结构的解构,邱振中对笔法时空关系的实验,其本质是试图在印刷术普及、键盘替代手写的时代,重新定义书法的“当代性”,这种探索若有对传统笔法、汉字精神的深层理解作为根基,便可能成为书法演进的新契机。

当代“丑书”争议的白热化,折射出书法在现代社会的身份困境:当书法从实用书写工具变为纯粹的艺术创作,当展厅取代案头成为主要展示空间,当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冲击传统美学体系,书法该如何自处?

展厅文化催生了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传统案头书写的“书卷气”难以适应大空间展示,于是创作者开始强化线条的张力、结构的夸张、墨色的对比——这种调整本是艺术形式的自然演化,但部分创作者为追求“视觉刺激”,过度放大形式而忽略内涵,导致“为丑而丑”。同时,西方抽象艺术的传入,让部分人误以为“书法可以完全脱离汉字”,将其等同于抽象线条艺术,这种“去汉字化”的探索,实则抽离了书法的文化根基。

书法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从来不在于固守某一种审美范式,而在于在传统基因中不断生长出适应时代的新形态。真正的“新希望”不在“丑”的形式本身,而在那些以“丑”为突破口,既守住汉字根基与笔法灵魂,又能回应时代精神的探索。所以“丑书”是“掘墓人”还是“新希望”,我们还是交给时间来检验吧。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