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85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分解题思路+模板(上)
更新时间:2025-07-11 17:30 浏览量:1
1)以考纲为纲,锚定核心教材
1.核心资料:紧扣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重点梳理考纲高频章节(如艺术本质、起源、创作、鉴赏),结合成都大学 2015-2025 年真题中反复考查的考点(如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继承与创新”“艺术流派形成原因”)建立知识框架。
2.轮次规划(以基础阶段为例):
✅① 第一轮(1-2 月): 通读教材,标注真题涉及的核心概念(如 2018 年选择题 “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提出者泰勒”、2020 年名词解释 “艺术体验”),制作 “真题 - 教材” 对应表(例:2016 年简答题 “艺术创作三阶段” 对应教材第十章)。
✅②第二轮(3-5 月):聚焦真题高频考点,如 2017-2023 年反复考查的 “艺术批评功能”“艺术流派形成方式”,提炼教材理论要点,用真题简答题检验理解(如 2015 年 “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③第三轮(6-7 月): 串联跨章节知识,如将 2025 年论述题 “科技拓展艺术边界” 与教材第四章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结合,积累成都大学真题中常考案例(如莫奈《日出・印象》在 2020 年赏析题、罗中立《父亲》在 2015 年填空题)。
✅④第四轮(8-12 月):以真题套卷为核心,每周完成 1 套近 5 年真题(如 2021-2025 年回忆版试题),重点突破成都大学特色题型(如 2024 年书法临摹、2025 年实践题),整理错题集(例:“包豪斯校长”“中国电影起源年份” 等高频客观题考点)。
2)真题导向,分层突破题型
✅①客观题(选择 / 判断 / 填空):
梳理 2018-2025 年真题中的基础考点,如:
艺术起源理论代表人物(2018 年单选 “泰勒”、2022 年填空 “黑格尔客观精神说”);
中外艺术作品对应(2023 年填空 “《最后的晚餐》作者”、2022 年填空 “《兰亭集序》”)。
制作 “成都大学易错清单”:例 “‘气韵生动’由谢赫提出(2018 年单选),非顾恺之”“中国电影始于 1905 年《定军山》(2022 年填空)”,每日用 15 分钟速记。
✅②主观题(名词解释 / 简答 / 论述 / 鉴赏):
名词解释:按 “定义 + 成都大学真题案例” 模板整理,如:
“艺术流派”= 创作风格相近的艺术家群体(定义)+ 如文艺复兴三杰(2015 年填空)、后期印象派塞尚(2023 年填空)(案例)。
论述题:构建 “理论 + 成都大学真题实例” 结构,如论述 “艺术鉴赏阶段” 时,结合 2020 年真题对《日出・印象》的考查,分析 “审美感知(色彩分析)→审美理解(印象派技法)→审美创造(个人感悟)” 过程。
鉴赏题 / 实践题:总结成都大学特色答题逻辑,如 2020 年赏析题需结合 “形式分析(莫奈笔触)→审美心理(瞬间光影感知)→文化内涵(印象派革新)”,2025 年实践题需结合报考专业(如书法临摹需标注作者、创作需体现风格特征)。
复习建议
1. 计划制定:精准匹配真题规律
✅月计划:
每月聚焦 1 个成都大学高频模块,如:
9 月重点突破 “艺术创作心理”(对应 2017 年名词解释 “艺术体验”、2023 年简答 “艺术创作心理”);
10 月聚焦 “艺术与科技”(对应 2025 年论述题 “科技拓展艺术边界”)。
✅周计划:
每周 2 次真题实战,例:
周一完成 2019 年论述题 “艺术本质学说”,对照参考答案补充成都大学常考案例(如柏拉图 “客观精神说”);
周四完成 2024 年书法创作题,模拟考试时间(30 分钟内完成临摹 + 创作)。
✅日计划:每日 1.5 小时背诵成都大学高频考点(如 “艺术功能三重维度” 在 2015、2017 年真题均有考查),0.5 小时浏览艺术热点(如 “数字艺术” 对应 2025 年论述题,积累成都大学可能考查的新兴案例)。
2. 时间管理:兼顾效率与针对性
✅集中时段(2-3 小时):攻克成都大学特色论述题,按 “审题→列提纲→引用真题案例” 流程练习,如 2025 年论述 “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 时,结合 2024 年 “AI 绘画” 热点及教材第四章理论,引用成都大学真题中 “电影与科技” 案例(如 2022 年单选 “现代科技与电影结合”)。
✅零散时段(1 小时):用手机备忘录记忆成都大学客观题考点(如 “柴可夫斯基国籍”“波普艺术起源地”),或浏览 “成都大学艺术学院” 公众号,积累本土艺术案例(如成都美术馆展览动态,可能结合 2025 年艺术管理实践题)。
3. 资料整合:构建 “教材 + 真题 + 热点” 体系
✅教材精读:
在教材中标记成都大学真题出处,如:
“艺术流派” 章节旁标注 “2017 年简答:艺术流派形成原因”;
“艺术与科学” 章节旁标注 “2025 年论述题预测方向”。
✅真题分类:
按题型整理近 10 年真题,发现成都大学命题趋势:
论述题从 “纯理论” 转向 “理论 + 专业方向”(如 2024 年书法实践题、2025 年分专业作答);
客观题侧重 “艺术史常识 + 本土艺术”(如 2023 年填空 “费穆《小城之春》”)。
✅热点补充:结合成都大学考纲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整理 2023-2025 年新兴考点(如元宇宙艺术、成都本土艺术事件),形成专题笔记(例:“数字艺术对成都美术馆展陈的影响” 可用于 2025 年艺术管理实践题)。
关键提醒
✅避免误区:成都大学真题中,主观题需紧密结合实例,如论述 “艺术风格” 时,必须引用真题中反复出现的案例(如文艺复兴三杰、塞尚),切勿仅背理论。
✅模拟训练:
从 10 月起,每月进行 1 次全真模拟,严格按成都大学最新题型(如 2025 年 “写作题 + 实践题”)答题,重点训练:
书法专业:临摹速度(20 分钟内完成)+ 创作章法(如 2025 年《成都曲》需体现行书风格);
艺术管理:案例本土化(如分析成都当代美术馆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对应 2025 年实践题)。
· ✅真题复盘:
每周复盘 1 次错题,尤其关注成都大学重复考查的 “易混点”,如:
· “艺术生产理论” 提出者是马克思(2015 年填空),非恩格斯;
· “有意味的形式” 由贝尔提出(2015 年填空),非克罗齐。
2023 考研以前题型演变与分布
1. 早期阶段(2015-2019 年)
✅题型特征:以传统理论考查为主,题型结构逐步稳定。
2015 年: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侧重艺术本质、功能等基础概念)。
2018 年: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新增选择题考查细节知识,如艺术分类、代表人物)。
✅核心考点:艺术本质学说(如 “模仿说”“表现说”)、艺术分类(视觉艺术与空间艺术辨析)、艺术形象等基础理论。
2. 中期阶段(2020-2023 年)
✅题型拓展:新增判断题、赏析题,强化综合能力考查。
2020 年: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赏析题(如赏析莫奈《日出・印象》,考查审美心理分析)。
2022-2023 年:保留 “填空 + 选择 + 判断 + 简答 + 论述” 结构,融入艺术作品分析(如费穆《小城之春》、张继《枫桥夜泊》)。
✅题型详情表:
2024-2025 年题型变革与专业化导向
1. 2024 年《956 艺术构思与实践》题型重构
· ✅分值倾斜:理论分值压缩至 25 分(名词解释 4 题 ×2.5 分 + 简答题 3 题 ×5 分),创作与论文占 125 分(创作题 50 分 + 大论文 75 分)。
· ✅专业方向细分:
· 书法:临摹(20 分)+ 创作(30 分,如李白《峨眉山月歌》书法创作)。
· 绘画 / 教育:双人速写(捕捉动态与神情)。
· 艺术管理:展评写作(分析美术馆与城市文化形象关系)。
· ✅论文要求:1200 字以上,如 “科技对艺术构思的影响” 需结合 AI 绘画、数字媒体案例论证。
2. 2025 年题型深化与趋势
·✅论文题(80 分):聚焦 “艺术与科技关系”,如分析 TeamLab 数字艺术对创作边界的拓展,需涵盖技术工具(3D 建模)、媒介创新(元宇宙展览)、思维转变(算法生成艺术)。
·✅专业实践题(70 分):
·书法方向:
·问答题(20 分):分析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 “丰腴跌宕” 笔法与 “意拙韵胜” 书学主张。
·临摹题(20 分):还原米芾《苕溪诗帖》的 “八面出锋” 笔法与欹侧结构。
·创作题(30 分):用繁体字创作唐代张籍《成都曲》,注重行书笔意与诗词意境融合。
·绘画 / 教育方向:以 “欢笑的声音” 为题速写儿童动态,强调五官神情与肢体活力刻画。
·艺术管理方向:以成都当代美术馆为例,论述展览对公众艺术素养的提升路径(如 “在地性” 展览项目的社会价值)。
·✅题型特点:
·跨学科融合:论文题呼应考纲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强调科技与艺术交叉分析。
·专业差异化:书法新增史学考查,艺术管理侧重批判性写作,体现 “理论 + 实践” 分层考核。
·本土元素渗透:创作题融入《成都曲》等地域文化符号,契合学校命题倾向。
全周期题型分类与总结
1. 客观题(4 类)
2.主观题(5 类)
3. 题型演变总览
2015-2025 年题型从 “纯理论考查” 向 “理论 + 实践 + 专业方向” 转型:2023 年前侧重基础概念与作品分析,2024 年后突出创作能力与跨学科思维,2025 年进一步强化专业细分与本土文化融合,体现 “夯实基础 — 提升实践 — 深化专业” 的考查逻辑。
✅考查范围:严格围绕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教材,注重基础概念、理论起源、艺术分类、代表人物及作品等细节知识。如 2018 年真题 “绘画属于空间艺术”、2022 年真题 “‘保罗・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解题步骤与技巧:
精准审题,圈定考点:通过关键词定位教材章节,如 2020 年真题 “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心理活动主要体现在艺术想象和______”,定位第十章 “艺术创作心理”,锁定 “艺术情感” 为答案。
教材知识回溯:直接对应法适用于具体定义类题目,如 2018 年真题 “最早提出‘气韵生动’的是谢赫”;逻辑推理法适用于理论关系题,如 2019 年真题 “艺术实践的总结是艺术理论”。
排除法进阶:识别概念偷换(如将 “艺术语言” 混淆为 “科学语言”)、时代错位(如 “巴洛克艺术归属古希腊”)等错误陷阱。如 2023 年真题 “国际上称为‘迪扎因’的设计门类是现代工业设计”,通过英文 “Design” 排除非设计类选项。
✅高频考点训练:
艺术本质与起源:如 2018 年真题 “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情感的表现”(对应教材第二章)。
艺术分类与特征:如 2022 年真题 “造型艺术包括书法、摄影、雕塑和绘画”(对应教材第六章)。
2、判断题
✅题型特点:以教材基础概念细节辨析为主,涉及艺术本质、创作心理等,命题陷阱包括概念混淆(如 “艺术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逻辑错误(如 “没有继承艺术仍能发展”)。2020 年后增加对艺术与科技的判断,如 2025 年真题 “数字技术对艺术风格无影响”(教材强调技术对风格的重塑)。
✅解题技巧:
定义对照法:如 2022 年真题 “小说三要素是地点、人物、情节”,教材定义为 “人物、情节、环境”,判断为 ×。
逻辑推理:绝对化表述(如 “内容与形式可完全背离”)多为错误,因果错误(如 “艺术创新无需继承传统”)直接判 ×。
常识验证:如 2022 年真题 “柴可夫斯基是美国音乐家”,结合常识判断为 ×(正确为俄国)。
3、填空题
✅考查形式:填写核心概念、人物、作品名称等(如 2022 年 “包豪斯最伟大的校长是格罗皮乌斯”)。
✅考点:艺术史常识、理论关键词、作品信息(如 2023 年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
4、名词解释
✅答题原则:5-6 分题控制 200-300 字,采用 “定义 + 特征 + 案例” 结构。
✅人物类(例:苏轼):宋代文学家,“宋四家” 之一,提出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书学主张,书法风格丰腴跌宕,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 “天下第三行书”,其行笔融合中锋与侧锋,结构追求动态平衡,对后世文人书法影响深远。
✅概念类(例:艺术体验):艺术家在创作前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环节。如罗中立创作《父亲》前深入农村体验农民生活,通过细节捕捉塑造真实情感,体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创作理念(对应教材第十章)。
(二)主观题题型(5 类)
1、简答题
✅答题逻辑:10-15 分题采用 “定义 + 分点 + 案例” 结构,400-600 字。
✅关系类(例: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如《父亲》以超写实技法刻画农民形象,粗糙笔触服务于沧桑主题;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星月夜》旋转笔触强化内心苦闷的表达;
辩证统一:敦煌壁画以宗教内容为核心,通过飞天造型实现形式创新(对应教材第十一章)。
2、论述题
·✅答题框架:30-80 分题采用 “引论 - 本论 - 结论” 论文结构,800-1600 字。
·艺术与科技类(例: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引论:技术革新推动艺术边界拓展,如 TeamLab 用数字技术创造沉浸式艺术。
·本论:
i. 工具革新:AI 绘画软件(如 Midjourney)改变创作流程;
ii. 媒介拓展:元宇宙艺术展打破空间限制(如 2024 年威尼斯双年展线上展厅);
iii. 思维转变:算法生成艺术启发创作逻辑(如谷歌 “DeepDream” 算法重构图像)。
结论:技术需与艺术感性结合,避免《上海堡垒》因特效堆砌导致叙事失衡的问题。
3、赏析题
·✅考查形式: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如 2020 年赏析莫奈《日出・印象》与审美心理的关系)。
·✅答题要求:1000 字以上,从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审美价值等多角度分析。
4、创作题(分专业方向)
·✅考查形式:根据专业方向进行实践创作:
·书法方向:临摹 + 创作(如 2025 年临摹米芾《苕溪诗帖》,创作唐代张籍《成都曲》);
·中国画 / 油画 / 美术教育:人物速写(如 2025 年 “欢笑的声音” 主题速写);
·艺术管理:展评或主题写作(如 2025 年分析美术馆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影响)。
✅答题要求:结合专业技能,注重细节与创意(如书法需还原原帖笔法,速写需刻画人物动态)。
5、论文题
·✅考查形式:围绕艺术理论或热点话题撰写论文(如 2025 年 “科学技术拓展艺术创作边界”)。
✅答题要求:800 字以上,逻辑严谨,结合学术理论与案例(如论述接受美学时,分析《蒙娜丽莎》的跨时代解读)。
(三)2024-2025 年真题题型分布对比
1. 2025 年《956 艺术构思与实践》题型分布
2、2024 年《956 艺术构思》题型对比
4
备考策略
1. 客观题强化:选择题、判断题建立错题档案,聚焦教材细节;填空题、名词解释梳理高频考点(如艺术本质学说、创作心理概念)。
2. 主观题突破:强化 “理论 + 案例” 结合,重点练习成都大学高频考点(如艺术继承与创新、科技与艺术关系),论述题注重逻辑框架与学术表达。
3. 专业实践专项:针对书法、艺术管理等方向,分模块训练临摹、创作、写作等技能,积累本土艺术案例(如成都美术馆展览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