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演唱会可能亏钱,刀郎为何执意前往? 或与降央卓玛、拉姆有关
更新时间:2025-07-12 18:43 浏览量:1
宜昌站的官宣,暗藏诸多玄机。此前一直有宜昌、西安、郑州等站获批的消息,可此次却独宣宜昌;且宜昌站场馆仅能容纳8000人,极有可能面临亏本风险。刀郎为何执意前往,背后故事值得深挖。
先算算刀郎宜昌站的经济账。刀郎门票分五档,价格480元到1280元不等。以中间价位800元估算,单场门票收入约640万,两场总收入约1280万。但这微博票房背后,成本惊人。
场地租赁费,即便按一二线城市的50%计算,也要好几百万。设备租赁方面,灯光、音响、监控,还有调音师、乐器等费用固定,预计300万。
刀郎团队对演出品质要求极高,每场演出音响系统就要花费数百万,确保音效不失真。再加上百人团队近十天的差旅费、食宿费,几十万是少不了的。
团队中,除张旖旎外,其他人都是合作模式,假设每人每场约1万,宜昌站两场下来,团队分成约100万。经纪公司分成信息不详,暂且忽略。扣除场地费、设备费等成本后,宜昌站两场净利润可能仅剩几十万,甚至为负数。而且,还需扣除约45%的税收。刀郎如此辛苦,到底图什么?
这就要说到刀郎翻牌宜昌的深层原因,既有船工号子的三峡情,更有对宜昌法院的感恩之情。
刀郎与降央卓玛的侵权官司,堪称一场持久战。2005-2015年,降央卓玛未经授权,在商演中多次演唱刀郎的《西海情歌》《手心里的温柔》等经典歌曲。
降央卓玛出场费就有30多万,商演超百次,收入超3000万。可降央卓玛这边刚判决赔偿,转身又侵权商演,接着再被起诉,循环往复,把侵权商演和法庭判决玩成了无限循环游戏。
降央卓玛利用刀郎歌曲获取巨额收益,赔偿费用却仅25万。据媒体报道,2006-2014年,刀郎因各种侵权损失的版权收入或超4000万(含未维权部分)。更过分的是,降央卓玛还将《西海情歌》署名为自己原创,在2009年发行的专辑《金色的呼唤》中,悍然收录刀郎三首歌曲,主打一个硬抢。
这样的侵权官司国内几乎无先例,开庭几十次,最终在宜昌宣判,刀郎胜诉。降央卓玛仍不服,继续上诉到位于武汉的省高院,结果维持原判,一锤定音。
可谁知道,降央卓玛之后,又出了个拉姆,将“原唱”变成“原创”,用同样卑劣手法抢歌。都是四川人,一个来自甘孜州,一个来自阿坝州。此次刀郎选宜昌,既是对宜昌法院主持正义的感恩,也是给拉姆敲响警钟。
婶可忍,叔不可忍也。你们玩得这么狠,谁人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