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目睹的艺术江湖:剑器舞中的大唐盛衰之变|《杜诗精讲》第五讲
更新时间:2025-07-13 05:14 浏览量:1
三联领读计划邀您免费听课!获取免费福利!
第五讲:杜甫目睹的艺术江湖(上)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推送标题为编者拟定
三联领读计划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这一讲,我们一起来进入杜甫一首极富韵律的七言佳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此诗正文前有180字序,讲述了创作缘起和背景。让我们回到开元五年(717),那年杜甫只有六岁,他挤在郾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街头,第一次看到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并感叹此舞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当公孙大娘的剑光划破长空,连天地也仿佛随之震动。
而后五十年过去,在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别驾元持的宅邸中又看到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便问李十二娘的师承,对方答“余公孙大娘弟子也”。这不禁引起了诗人的回忆,五十年过去,大唐由盛转衰,印象中的公孙大娘早已风华不再,她的弟子也过了最好的年华,人世沧桑、岁月如流,怎不令人感慨莫名!诗人遂发之于诗,以为咏叹。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二十六句诗,实可分为四个层次。前八句为一层次,追忆公孙大娘舞剑器舞的壮观场面,侧面描写其表演的轰动效果,以此衬托公孙大娘的艺术魅力。
接下来六句回到现实,感慨公孙大娘虽已去世,但好在有李十二娘继承技艺,同样神采飞扬。诗人得知二人的师承关系后,联系到五十年间所亲历的沧桑,不禁抚事感伤。
第三个层次写今昔巨变。五十年间,世道变换,如同手掌翻覆,安史之乱彻底颠覆了大唐盛世,朝廷的乐工在战乱中奔散,曾经辉煌的舞蹈和乐曲久已不见。
王朝的命运,群体的命运,个人的命运,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本诗的最后一个层次,诗人的身世之戚、兴亡之感、切肤之痛,喷薄而出,他陷入了无边愁苦,诗文的情感浓度和历史高度也在此达到高峰。
一曲《剑器》,舞尽大唐风华,两代舞者,身系家国兴亡。从盛世到战乱,从郾城到夔州,在两个舞蹈家的身上,藏着大唐盛衰的故事。公孙大娘和梨园弟子的命运浮沉,实际上是观察唐朝由盛而衰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反映乱世中众生苦难的一个样本。
在此诗中,我们能从中看到唐代歌舞艺人的生活,领略大唐的艺术江湖,更能对杜诗的“诗史”之誉有所会心。
↑↑《杜诗精讲》第五讲:杜甫目睹的艺术江湖(上)↑↑
全网首发!
三联领读计划惠民阅读
邀请您免费听课,
课程详情请见下图
编辑:SEUM
排版:SEUM
三联领读计划
“三联领读计划”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24年3月推出的文化服务项目。内容包括:专家名家领读讲座、全媒体出版、音视频课程、研学项目等。
旨在推动惠民阅读、全民阅读,引领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动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良好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