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玮:以翡翠雕琢《清明上河图》,镌刻百态人生
更新时间:2025-07-13 05:12 浏览量:1
在艺术的长河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细腻的笔触、宏大的全景式构图,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市井与百态人生,画中人物众多,或行色匆匆,或驻足交谈,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当代玉雕大师万方玮,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精湛的技艺,将这一传世名画以翡翠雕刻的形式重新演绎,并且在人物刻画数量上展现出惊人的突破,为古老的玉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突破传统,挑战极限
传统绘画中的《清明上河图》人物场景繁多。万方玮决心挑战翡翠微雕市井的难度,在有限的翡翠材质上,展现更为庞大的北宋市井群像。他深知,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翡翠雕刻工艺的极致掌握,更需要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刻理解。
在选材上,万方玮精挑细选,严格把控不同的稀有绝矿的玉料,将翡翠不同的色彩意境,规划为汴河两岸的草地与树木;不同的玉质表现天空与河流;而多色的渐变等色调,被巧妙地设计为建筑、人物服饰等元素 。
精湛工艺,刻画入微。
为了雕刻出更有神韵的作品,万方玮施展了浑身解数,融合多种雕刻技法。在雕刻人物细节时,他运用极其细腻的阴刻线,勾勒出人物的五官轮廓,每一道线条都精准到位,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情与气质,或憨厚朴实,或精明干练,或天真无邪,观者仿佛能透过这些雕刻,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
在人物肢体动作的表现上,万方玮采用立体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主要人物,他以立体圆雕呈现,使人物的姿态更加生动自然,仿佛能随时从翡翠中走出来;而对于次要人物和背景人物,则运用浮雕技巧,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人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例如,在表现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时,有的人物正在摊位前挑选商品,身体微微前倾,手部的动作细致入微;有的人物则在街道上匆匆赶路,衣袂随风飘动,展现出动态的美感 。
同时,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人物,万方玮对画面布局进行了精心设计。他巧妙地利用翡翠的形状和纹理,将人物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区域中,使整个画面既显得丰富饱满,又井然有序。在汴河两岸的场景中,他将船夫、搬运工、围观群众等不同身份的人物安排在不同的位置,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动作,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
文化传承,艺术升华
万方玮的翡翠雕刻《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对张择端原作的简单复制,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艺术升华 。他在雕刻过程中,深入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力求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能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 。
通过雕刻如此众多的人物,万方玮让北宋时期的市井生活更加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从文人墨客到市井小民,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一个阶层,他们的服饰、发型、行为举止等细节,都经过了万方玮的精心考证和雕琢。例如,官员的服饰上绣有精致的图案,头戴官帽,神态庄重;而普通百姓则穿着朴素的衣衫,有的还打着补丁,展现出生活的艰辛 。
这件作品也体现了万方玮对玉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他用自己的双手,将翡翠的天然之美与《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在他的努力下,翡翠雕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
万方玮的翡翠雕刻《清明上河图》,以其众多的人物刻画、精湛的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当代玉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北宋时期的繁华与喧嚣,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无限魅力。这件作品,无疑是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一次致敬,也是对玉雕艺术的一次伟大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