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坏孩子”其实更健康?让你头疼的“小恶魔”,可能正在悄悄长大

更新时间:2025-06-13 04:09  浏览量:1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长辈们常说:“你看隔壁家孩子多乖,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好孩子”和“坏孩子”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模范生,乖巧懂事,成绩优秀;可一回到家,立马变身“混世小魔王”,把口红涂满镜子、把积木推倒一百遍、甚至故意和你顶嘴唱反调……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头疼:“这孩子怎么两面派啊?是不是我教育出了问题?”

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却提出:那些敢在父母面前撒野、耍横、甚至搞破坏的孩子,心理状态反而更健康

为什么?

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破坏性行为”,其实是一种心理实验。就像科学家做研究一样,他们需要反复测试:“如果我这样做,爸爸妈妈还会爱我吗?”

在外乖巧,在家放肆? 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在外要遵守规则,但只有在家——这个他们觉得最安全的地方,才敢释放真实的自己。

故意推倒积木、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那不是调皮,而是在探索世界的边界:“我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大人们的底线在哪里?”

温尼科特把这种现象叫做“抱持性空间”——父母就像是一个安全的“容器”,孩子在里面可以尽情折腾、犯错、甚至发脾气,而父母的爱不会因此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听过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一个5岁的小女孩美美,有一次偷偷把妈妈的口红涂满了浴室镜子。妈妈推门一看,整个镜子变成了一幅“抽象艺术”。

如果是你,会怎么反应?

A. 立刻发火:“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以后不准碰妈妈的东西!”

B. 先共情:“哇,这个颜色画起来是不是很过瘾?”再引导:“不过镜子要用来照的,我们一起来清理干净吧。”

温尼科特的理论支持B选项。

因为孩子的“破坏行为”背后,往往藏着创造力、好奇心和情绪表达。如果家长直接否定他们的行为(哪怕出于好意),孩子接受到的信号可能是:

“我的想法是错的。”

“我让爸妈不高兴了,他们可能不爱我了。”

“以后我还是乖乖听话吧,别惹事了。”

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用顺从换取生存,却失去了表达真实自我的勇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成绩优异、懂事听话,是父母的骄傲。但其中不少人,到了30岁、40岁,却突然陷入一种“空心感”

“我好像一直在满足别人的期待,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我不敢发脾气,怕别人不喜欢我。”

“我活得特别累,因为永远在扮演一个‘完美’的人。”

这就是过度顺从的代价——他们从小没有被允许“做自己”,于是长大后,也不会和自己相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温尼科特给了几个关键原则:

情绪全接纳,行为设边界

允许孩子生气、哭闹、表达不满(“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但对行为要有引导(“不过打人是不对的,我们可以跺脚发泄”)。

区分“破坏行为”和“探索行为”

如果孩子拆玩具,别急着骂,先问:“你是不是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如果孩子涂鸦到墙上,可以递上一张纸:“下次我们画在这里,更好保存哦。”

让孩子知道:你的爱是无条件的

哪怕他们搞砸了、做错了,你也可以说:
“这件事妈妈不赞成,但我永远爱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下次当你家那个“小恶魔”又折腾得天翻地覆时,不妨换个角度想想:

也许,他不是在挑战你,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长大。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修剪成“温室里的盆栽”,而是允许他们像野外的树苗一样,经历风雨,自由舒展。

毕竟,那些敢在你面前撒野的孩子,才是最信任你的人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小时候是“乖孩子”还是“小恶魔”?现在的性格受影响了吗?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无法无天”,你会如何平衡“接纳”和“管教”?

成年后的你,是否也有“不敢做自己”的瞬间?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