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篆”仍是篆书,不是草书|名家草篆欣赏(海量)
更新时间:2025-03-12 13:27 浏览量:9
草篆,乍一听似乎是两个矛盾字体名称的混合,其实,所谓的“草篆”也只是金文大篆序列中的一种字体或形态,是大篆的一种快写呈现,有点"草"的意态和艺术性,但它还是篆书,它的笔画还应保持篆书的基本要求和形态,只是在结构上更为自由,更富有动态感。
此簋盖铭文
草篆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在青铜器铭文铸造的范本书写阶段形成的一种篆书快写形态。其实质是金文大篆在实用书写需求推动下,通过弱化装饰性、强化书写节奏而产生的动态化变体。尽管最终呈现于青铜器上的金文仍是铸造工艺的产物,但草篆的革新性体现在其范本(即书写于陶范或模具的原稿文字)中,已透露出从“工艺规范”向“笔墨意趣”过渡的书写自觉。具体内涵如下:
范本书写的革新本质
草篆的“草意”源于书写者在制作铭文范本时的效率需求。为适应长篇铭文制作,书写者简化早期金文的繁复装饰(如块面填实、刻意波磔),代之以连贯的笔势和动态结构——线条减少盘曲、起收笔显露锋芒、部件间以牵丝意连。这种书写虽仍服务于铸造,但其笔墨化的快写特征(如《散氏盘》《薛侯盘》的欹侧感)已突破纯工艺性,成为实际手写技法的投射。
形塑铸造与书写的中介性
西周晚期铸造金文(如《散氏盘》《九年卫鼎》《薛侯盘》等)的“自由感”,实为范本书写草篆化后再经铸造工艺修饰的结果。草篆并非对铸造金文的直接简化,而是范本书写阶段已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草意”:
九年卫鼎铭文(局部)
1.线条:弱化、去除装饰性的肥厚用笔及点团後带来的变化,以更自然的提按节奏形成“写”而非“刻”的笔意;
2.结构:打破对称排布,通过部件错位、重心偏移营造动态平衡,虽看似“东倒西歪”,实为对空间布局的设计性重构;
3.速度:连笔、减省盘曲等手法显著提升书写效率,使范本制作从“精雕细琢”转向“意到笔随”,见春秋时期的金文与战国时的侯马盟书、楚简。
历史定位与承启意义
草篆是汉字从“铸刻范式”迈向“笔墨书写”的隐性过渡。其范本书写中流露的率意(如弧转连带、笔锋显露),虽被铸造工艺部分掩盖,却为战国简帛文字(如侯马盟书、楚简、秦简)的彻底笔墨化埋下伏笔。它揭示了汉字演进的关键逻辑:书写效率的提升往往先于字形结构的剧变,而“草意”的萌发正是这一过程的先声。
典型例证:
——西周晚期《散氏盘》范本书写(铸造体现):用笔粗放豪犷,但并不粗野,而是凝重含蓄,朴茂豪迈,其线质是能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极为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线条圆转恣肆,结构欹侧错落,笔势连绵如草,折射出原稿书写时的动态节奏;
散氏盘铭文
——春秋晋国《侯马盟书》朱书墨迹:虽非铸造,但其露锋疾书、弧转简省的笔法,可视为草篆范本书写逻辑在纯手写领域的延伸与成熟。
侯马盟书
草篆的存在,印证了汉字演变中“书写性”对“工艺性”的渐进突破——它既是金文系统内部的一次书写实验,也是中国文字从“以刀代笔”转向“以笔传心”的重要里程碑。
县妀簋铭文
这种书写革新并未脱离篆书本质:字势仍保持纵向取势,圆转笔法延续篆书血脉,偏旁结构亦未发生隶变式的解体。它如同篆书系统内部的一场"书写革命",既保留着青铜铭文的庄重基因,又透露出日常书写的鲜活气息。这种矛盾统一恰恰体现了汉字演变的内在规律——实用需求推动书写简化,而文化传统又维系着文字体系的稳定性。草篆的出现预示了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必然性。
当代草篆很流行很普及,写草篆的名家也众多。市面上也有很多鱼龙混杂、滥竽充数者众多,良莠不齐。甚至有很多人对金文大篆知之甚少,却为了噱头而草之,出来的东西,尽显疲软、颓废,经不起推敲与深究。故知草篆之"草",非潦草之谓,乃篆体之简率耳。
草篆的书写,需要书者具备深厚的篆书基础,尤其是对金文、大篆要有很深的研究,要深谙其道,明其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篆书基本形态的同时,具有“草”的元素,形成独特的草篆韵味。草篆的书写,既是对书者技艺的考验,也是对其艺术修养的展现。
草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书写风格,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草篆的出现,是汉字书写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书法艺术多样性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书法爱好者,成为了书法艺术中的一朵绚烂的花。
当代书坛草篆名家甚多,也是各具风貌。下面再附上我选择的诸家作品,以飨观者。
遴选的艺术家、书法家的名录有:王镛、胡抗美、王友谊、言恭达、翟万益、丛文俊、曾翔、张继、王乃钦、冷旭、王道义、李妙染、鲁建飞、王金泉、王亚洲、刘颜涛、陈靖、张廷栋、周剑初、顾翔(河南)、陈阳静、陈书、马玉宝、王鄘、雪泥等
王镛作品1
王镛 作品2
王镛 作品3
胡抗美 作品1
胡抗美 作品2
胡抗美 作品3
王友谊 作品
王友谊 作品
言恭达 作品
翟万益 作品
丛文俊 作品1
丛文俊 作品2
曾翔 作品
曾翔 作品
张继 作品
王乃钦 作品
冷旭 作品
冷旭 作品(合成)
王道义 作品
王道义 作品
王道义 作品
李妙染 作品
李妙染 作品
鲁建飞 作品
鲁建飞 作品
王金泉 顾非熊《经河中》
王亚洲 作品
刘颜涛 作品
刘颜涛 作品
陈靖 作品
陈靖 作品
张廷栋 作品
张廷栋 作品
张廷栋 作品
周剑初 作品
顾翔 作品
顾翔 作品
陈阳静 作品
陈阳静 作品
陈书 作品
马玉宝作品
王鄘作品
雪泥 作品
陈瑾 作品
陈瑾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