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多项作品入选2025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作品
更新时间:2025-07-14 18:29 浏览量:1
日前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
2025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
扶持工程入选作品遴选结果
射阳县在此次评选中成绩斐然
淮剧《我家住在渔歌村》
《英雄庙》
杂技《草原魂・顶》
成功入选
涵盖大型、小剧场及小型作品
多个类别
展现了射阳在舞台艺术创作领域的
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3件优秀作品吧~
淮剧《我家住在渔歌村》
淮剧《我家住在渔歌村》,是一部极具地域特色的原创渔村题材现代戏。故事发生在苏北黄海边上的渔歌村,渔民笑开怀对渔歌爱得深沉,几十年来不仅自己痴迷演唱,还自费组建民间渔歌艺术团,走村串户传播渔歌文化。然而,在现代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渔歌艺术团陷入困境,举步维艰,甚至面临解散的危机。镇政府办公室主任曲琴,自幼跟随笑开怀学唱渔歌,出于对师父的敬重以及对渔歌艺术的热爱与同情,推荐笑开怀担任渔歌小镇文化站代副站长,期望能在新开发的渔歌小镇打造一座渔歌大舞台,让渔歌艺术重焕生机。但这一想法遭到了浙江开发商代表商佳的强烈反对。为了实现继续唱渔歌的梦想,笑开怀以说服三个拆迁钉子户为条件,毅然踏上了充满坎坷的再现渔歌之旅。在这条道路上,戏中徐徐展开了笑开怀丰富的人生过往,四十年前他与渔歌恋人白灵无奈分手的遗憾,四十年后又忍痛送走渔歌情人小辣椒的心酸。全剧以一首渔歌为纽带,紧紧牵着一群热爱生活、热爱传统艺术的人,也串联起整个渔歌村的变迁与发展。
该剧以轻喜剧风格呈现,充满浓郁的乡村风情和乡土气息。编剧追求地方戏曲歌舞剧化,唱词极具特色,民歌化、口语化且韵律感十足,大量运用象征、比兴手法以及方言俚语,使得整部戏散发着浓烈的渔歌戏曲特征。作曲赵震方和胡丽娟深入挖掘黄海渔歌,在保留传统音乐特征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民歌演唱元素,并将其完美融入淮剧,极大地增强了该剧的视觉冲击和音乐审美。
淮剧《英雄庙》
淮剧《英雄庙》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深刻地揭露了“真货卖不出,假货不够卖”的残酷社会现实,情节令人啼笑皆非。剧情讲述了除妖失败后逃走他乡的少俊,怀着忐忑的心情迟迟疑疑地返回玳悠城,却惊异地发现城中矗立着一座英雄庙,竟是城民为纪念除妖英雄所建。少俊起初以为是纪念真正的除妖英雄大山,然而看清塑像面容后才知道,全城百姓竟把他这个临阵逃脱、贪生怕死的懦夫当成了英雄,而真正浴血奋战、牺牲自己的大山却背负着抛弃城民、贪生怕死的骂名。面对这一荒诞的现实,少俊陷入了激烈的心理斗争,是坦然接受膜拜,还是勇敢澄清真相?当他最终下定决心陈明原委时,却发现已经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在二度创作上,该剧大胆创新,采用了电视剧的服装造型,并掺杂传统戏曲表演,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舞美设计简洁、朴实,通过巧妙运用可移动的寺庙,灵活地改变舞台表演的场景与空间。剧中“少俊”的扮演者运用诸多高难度技巧动作,进一步增加了全剧的看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杂技《草原魂・顶》
“顶功”作为杂技四大基本功中难度最高、技巧性最强的一项,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汉唐百戏。经过千年演变,如今已发展为包含三角顶、双手顶、单手顶、小顶四大类型的完整技艺体系。在《草原魂・顶》中,演员们将顶功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例如“单臂举单手顶左右手倒把”,动作稳健流畅,如同草原上展翅翱翔的雄鹰;“单臂举头顶倒把”,演员仅用单手支撑“尖子”演员的重量,肌肉线条在力量爆发中勾勒出雕塑般的美感;头顶蹦梯连跳单杆旋转更是将道具与技巧完美融合,演员在数米高的蹦梯上完成顶功动作后,纵身跃向旋转单杆,在空中以倒立姿态完成跳跃,落地时仅靠头顶支撑。这些国际首创的动作组合,既保留了顶功“高、难、险”的传统特质,又通过现代编创赋予其流畅的叙事性。
编导独具匠心地将草原文化中的“英雄情结”与杂技技巧深度融合,演员们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出“信念是春风,呐喊是号角”的精神内核。舞台上,灯光渐暗,悠远的马头琴声和天籁般的蒙古长调倾泻而出,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草原汉子”以狂野的姿态入场,他们心手相连组成金字塔造型,宛如大漠中屹立不倒的敖包;单人完成的头顶脚上连跳,恰似骏马在草原上奔腾驰骋。整个节目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出对草原文化中“坚贞勇敢、团结拼搏”精神的当代诠释,当最后一个高难度动作完成,所有演员手脚相牵定格成一朵绽放的“草原之花”,舞台背景投射出丝路星辰,象征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