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这“四类”脑梗,寿命和正常人没区别,甚至不需要过度治疗!
更新时间:2025-03-12 14:31 浏览量:8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听到“脑梗”两个字,很多人都会立刻紧张起来,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旦确诊,就意味着离瘫痪、失语、甚至生命危险不远了。
确实,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病,很多患者因为抢救不及时,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在医院工作多年,我见过太多因为脑梗突然倒下的病人,也见过很多家庭因为亲人突发脑梗,而陷入长期照护的困境。
但并不是所有的脑梗都那么可怕。有些脑梗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它对寿命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甚至有些类型的脑梗,根本不需要过度治疗,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我接诊过很多病人,他们在体检时被发现脑梗,吓得不行,结果检查下来,医生告诉他们:这种类型的脑梗,不仅不会影响寿命,甚至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调整好生活方式,照样可以健康长寿。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哪四类脑梗,并不会影响寿命,甚至不需要过度治疗。
我有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教师患者,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偶尔会感觉头晕,家里人担心他是不是脑供血不好,带他去做了个头部CT。
结果出来后,显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这下家里人慌了,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他随时会瘫痪?可是奇怪的是,他除了偶尔头晕,其他一切都很正常,走路利索,思维清晰,生活完全不受影响。
这种情况,其实很多人都有。腔隙性脑梗是一种微小动脉堵塞导致的脑梗,通常发生在脑深部的小血管。研究发现,很多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即使从来没发生过脑梗的症状,脑部检查也能发现腔隙性脑梗的痕迹,但他们的寿命和健康状况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这是因为,腔隙性脑梗的范围很小,大脑会通过侧支循环来“绕过”受损区域,继续保持正常的血流供应,很多人甚至都不会察觉到自己有脑梗。
像这位退休教师的情况,医生一般不会建议特殊治疗,因为过度用药反而可能增加副作用,比如长期服用抗凝药,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对于这种脑梗,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保持适当运动,远比吃药更重要。
我有个五十多岁的办公室职员,做体检时被查出“无症状性脑梗”,吓得他立刻跑到医院咨询,问医生自己是不是该马上吃药?可问题是,他平时什么不适都没有,没有头晕、没有手脚发麻、没有语言障碍,和正常人一样。
无症状脑梗是指大脑某些小血管堵了,但没有引起任何明显的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意外发现脑部有小面积梗死。
研究表明,超过30%的中老年人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脑部可能已经发生过小面积梗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梗死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也不会缩短寿命。
无症状脑梗的特点是,大脑的代偿能力很强,只要堵塞的部位不在关键功能区,比如影响运动、语言或记忆的区域,大脑可以自己找到“替代方案”,通过周围的小血管重新建立血流通路,让受损区域的影响降到最低。
所以,这类脑梗并不需要过度治疗,甚至不一定要吃药,关键是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好危险因素,防止新的脑梗发生。
我有个老年患者,因为走路有点不稳,总是感觉平衡不好,家人担心是不是中风了,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小脑梗死”。
他们特别害怕,觉得脑梗是件很严重的事,万一以后瘫痪了怎么办?可实际上,这位患者的日常生活几乎没受到太大影响,甚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走路的平衡感也慢慢恢复了。
小脑是大脑的“协调中心”,主要负责身体的平衡和精细运动,但它不像大脑皮层那样,承担重要的思维、语言和运动控制功能。小脑一旦发生脑梗,大脑的主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而且大脑皮层会逐渐适应小脑的功能缺失,进行部分代偿,让身体恢复协调能力。
研究发现,小脑梗死的患者中,有80%以上的人在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几乎和正常人一样,甚至不会影响寿命。这类脑梗的重点不是吃药,而是要加强平衡感训练,比如太极、步态训练、适量的有氧运动,帮助身体重新适应,比单纯依赖药物更有效。
我有个七十多岁的患者,近几年时不时会感觉记忆力下降,家里人以为是正常的老年健忘,可后来他总是偶尔犯迷糊,甚至有时候忘了家门钥匙放在哪里,这才引起家人的警觉。
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后,发现他的大脑有慢性进展性脑梗,也就是说,他的脑梗不是一次性发生的,而是在很长时间内,逐渐出现的小范围梗塞。
这类脑梗和急性脑梗不同,它不是突然血管完全堵死,而是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逐渐狭窄,导致供血慢慢减少,大脑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这个变化。
研究发现,慢性进展性脑梗的患者,如果没有伴随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寿命和正常人没有明显区别,大脑会逐步适应新的供血模式,并不会直接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种类型的脑梗,与其过度治疗,不如调整生活习惯,比如保持大脑活跃,多做一些认知训练,比如学习新东西、读书、写字、玩棋类游戏,这些活动可以刺激脑神经网络,让大脑更有效地建立替代通路。
很多患者在确诊后过度焦虑,甚至过度治疗,反而带来额外的负担。真正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方式,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和调整,这样,哪怕有了脑梗,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活下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脑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刘媛 .分析社区老年脑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