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圣宫赋》巨型刻石黄山落成 冰雪艺术文脉铸新地标
更新时间:2025-08-05 14:42 浏览量:1
《雪圣宫赋》的巨型刻石
近日,一面镌刻着《雪圣宫赋》的巨型刻石在黄山风景区北大门正式落成。这一文化地标不仅为黄山于志学艺术园与中国冰雪画派美术馆增添了新的 “网红打卡点”,更以厚重的人文底蕴,为这座世界名山注入了冰雪艺术的独特灵魂。
《雪圣宫赋》的巨型刻石的另一面
巨型刻石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辅村村口,恰处北大门登黄山的必经之路右侧,仿佛一位静默的文化使者,迎送往来游人。这块高约三米、宽达十三米、重约数十吨的完整花岗岩,本身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面向黄山的正面,已于志学先生亲题的 “于志学艺术园” 刻字昭示身份;此次新落成的《雪圣宫赋》则镌刻在巨石面向艺术园主园区的背面,十八块黑色大理石构成的镌刻面之上,558 个鎏金大字在黑底映衬下熠熠生辉,既显庄重典雅,又具视觉冲击力。
陈传席先生题写的《雪圣宫》匾额
《雪圣宫赋》由中国冰雪画派美术馆馆长刘东方受于志学先生嘱托执笔撰写,全文以凝练典雅的文字,既追溯了于志学先生创建冰雪画派的艰辛历程与精神内核,也记录了其建设黄山于志学艺术园、中国冰雪画派美术馆及 “雪圣宫” 的不懈付出。文中 “破传统之藩篱,开冰雪之新天” 一句,精准概括了于志学先生以矾墨技法突破传统绘画桎梏,开创冰雪画艺术新境界的壮举,字里行间饱含对冰雪艺术开拓者的敬意。
雪圣宫&中国冰雪画派美术馆
作为赋文所咏叹的核心载体,“雪圣宫” 建筑群堪称冰雪艺术的物质化身。这组占地约五千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青瓦粉墙错落有致,屹立于浦西河畔,与黄山主峰光明顶遥相呼应,形成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盛景。三楼正中悬挂的 “雪圣宫” 匾额,由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传席题写,既是对建筑群的命名,更是对于志学冰雪艺术成就的高度褒奖。
雪圣宫&中国冰雪画派美术馆
历经十数年精心营建,“雪圣宫” 建筑群已成为集中国冰雪画派美术馆、冰雪画派艺术陈列馆及冰雪画艺术教研设施于一体的学术重地。这里不仅展示着冰雪画派的艺术成果,更承载着传承创新的使命 —— 正如《雪圣宫赋》所咏 “为艺术传承之摇篮”,四方雅士在此交流研讨、研学授课,让冷逸奇绝的冰雪艺术在黄山之麓生生不息。
雪圣宫前远眺黄山
此次《雪圣宫赋》巨型刻石的落成,标志着黄山于志学艺术园建设的圆满收官。从于志学先生 “历九死一生,领略冷逸之美” 的艺术探索,到陆楚石、刘景元等志同道合者 “琢顽石而成玉,雕荒滩为圣苑” 的共同营建,这座艺术园的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文化坚守与创新精神。当游人驻足刻石前,品读那 “凝自然之美于尺幅,扬冰雪神韵于笔端” 的文字,不仅能感受黄山的自然之胜,更能触摸到中国冰雪艺术那生生不息的文脉力量。
雪圣宫前远眺黄山
附:《雪圣宫赋》原文及释义
雪圣宫赋
黄岳北麓,浦溪之畔,遥对光明,雪圣宫①现。集冰雪之灵秀,汇丹青之妙曼,承华夏之文脉,赖雪翁②之卓见。
宫室连绵,错落其间。粉墙素瓦,映雪光而愈洁;飞檐斗拱,凌霜气而愈坚。宝塔玲珑,似一柱擎天;轩窗敞亮,揽胜景无边。展厅恢宏,画作井然。有寒江独钓之孤绝,绘雪境之静谧;有雪山巍峨之磅礴,展天地之壮观。笔锋含情,墨韵藏禅,或细腻勾勒冰棱之剔透,或豪放挥洒雪原之浩翰。
忆画派初创,唯雪翁立志:立派开宗,破传统之藩篱,开冰雪之新天。历九死一生,领略冷逸之美。访鄂温克故知,变法之意益坚。研矾墨之妙法,探肌理之奇变,以创新之姿,促冰雪神韵流于笔端。此后追随者众,桃李满园,共赴冰雪艺术之盛宴。或踏足北疆,赏雪乡之烟火;或远赴极地,观冰川之震撼。将自然之美,凝于尺幅之间。始奠墨含韵意,白有光寒。
回望,雪翁历劫难而不辍,经时十数载,访楚石③于海内,始将蓝图绘就。三叟同庚④共计,赖景元、鸿鹏⑤鼎力,筑梦于黄山。琢顽石而成玉,雕荒滩为圣苑。广纳奇珍于殿内,网络异宝供雅玩。首创文化反流,冷逸之美,何分地北天南。此乃艺术之创举,文化之新篇。
今之雪圣宫,为艺术传承之摇篮,引四方雅士拜谒观瞻。交流研讨,碰撞灵感之火焰;研学授课,传递冰雪画之薪传。愿此宫之光,永不黯淡,愿冰雪画派,风采永传,于艺术长河,扬起独特之帆,万古流芳,岁岁新颜。
前文乃尊雪翁志学先生所嘱,撰文以记之,乙巳年仲夏刘东方⑥于黄山。
释义:
①:即冰雪画派美术馆,因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先生题写“雪圣宫”匾额而得名,也是对于志学先生在冰雪艺术探索创新的极高褒嘉。
②:于志学先生的别号
③:陆楚石,中国古建、园林专家,梁思成先生的学生,是黄山于志学艺术园的规划和设计者。
④:于志学、陆楚石和建造工程师刘景元三位老人均出生于1934年,故曰同庚。
⑤:刘景元和吴鸿鹏,是先后担任艺术园的建造工程师。
⑥:刘东方先生,现任中国冰雪画派美术馆馆长,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