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一旦患上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有这几种表现,一定要留心
更新时间:2025-03-12 14:48 浏览量:8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突然发生的,其实并不是,它更像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在血糖真正出现严重问题之前,身体早就已经在不断发出信号。
但很多人要么忽视了这些变化,要么误以为只是年龄增长或生活劳累带来的影响,结果等到确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糖尿病中晚期,甚至出现了并发症。
哪些细微的变化,可能是血糖异常的信号?
在医院里,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患者。
有些人并不胖,甚至体型偏瘦,却突然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有些人从不吃甜食,但血糖依旧超标;有些人没感到特别不适,可一检查才发现血糖已经高得离谱。
问题就在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表现看似不严重,实际上却是在提醒你——身体的血糖调控系统已经出了问题。
很多人以为皮肤瘙痒只是干燥引起的,特别是秋冬季节,皮肤干燥就会发痒,但如果这种瘙痒长期存在,甚至在皮肤保湿、调整饮食后仍然没有缓解,那就要当心了,这种瘙痒可能和血糖异常有关。
有个55岁的患者,皮肤一直很健康,但最近一年,他发现自己的小腿、手臂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痒,尤其是晚上睡觉前痒得厉害。
他以为是季节性皮肤问题,买了各种身体乳、药膏,甚至换了无香精洗衣液,但症状始终不见改善,后来一次体检,他的空腹血糖已经超过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也达到了糖尿病标准。
医生告诉他,血糖高会影响微循环,导致皮肤干燥,甚至影响神经末梢的感知,使皮肤出现持续瘙痒。
研究表明,血糖升高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使皮肤容易干燥、脱屑,甚至诱发真菌感染。
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人,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同时也更容易患上皮肤感染,比如脚癣、甲沟炎、皮肤疖肿等。
如果一个人皮肤瘙痒长期无法缓解,并且没有明显的过敏史,那就应该检查一下血糖,看看是否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前期。
很多人觉得牙龈肿痛、牙齿松动是正常的口腔问题,可能是刷牙方式不对,或者是缺乏维生素,但其实,长期的口腔问题,特别是反复的牙龈发炎、牙齿松动,很可能和血糖过高有关。
有个60岁的患者,过去牙齿一直很健康,但最近几年,他发现自己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吃稍微硬一点的东西就觉得牙齿酸软,甚至还出现了口腔溃疡,久久不好。
他一开始以为是缺乏维生素C,开始补充维生素,但问题依然没有改善,后来检查血糖,才发现自己早已进入糖尿病状态。
医生告诉他,高血糖会导致口腔内细菌繁殖增加,牙龈组织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牙周炎,同时口腔溃疡也更难愈合。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牙龈炎、牙周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两倍以上,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口腔局部的免疫能力,使牙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导致炎症反复,甚至加速牙齿松动。
如果一个人明明很注意口腔卫生,但牙龈总是红肿、疼痛,甚至掉牙速度比同龄人快,就需要警惕血糖是否已经出现问题。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胖人的专利,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并不只是胖人的问题,有些人即使身材正常,甚至偏瘦,也可能是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
而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信号,就是体重突然下降,但自己并没有刻意节食或锻炼。
有个56岁的男性患者,过去几年体重一直稳定,但最近半年,他的体重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下降了6公斤。
他一开始很高兴,以为自己“自然瘦”了,但与此同时,他感觉越来越容易疲劳,整个人提不起精神,他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的血糖已经严重超标,甚至已经进入糖尿病中期。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早期,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血糖来提供能量,就会分解肌肉和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这就导致了体重的快速下降。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的1~2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人。
这说明,如果一个人吃得正常,运动量也没变,但体重却下降得很快,就需要警惕血糖是否出现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一个小伤口愈合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但如果一个人血糖过高,伤口愈合的时间就会大大延长,甚至会持续发炎、化脓,变得难以愈合。
有个65岁的患者,在一次家务劳动中不小心划伤了手指,他以为只是个小伤口,没有太在意,但过了两周,伤口不仅没有完全愈合,反而开始有点红肿,甚至出现轻微感染。
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血糖长期处于高位,而这正是导致伤口愈合变慢的原因,高血糖会损害血管,使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导致免疫系统反应减弱,让伤口更容易感染,也更难痊愈。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伤口愈合时间比普通人平均长30%~50%,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甚至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截肢。
如果发现自己身上的伤口经常愈合缓慢,或者皮肤稍微磕碰就容易发炎化脓,那就要尽早检查血糖,看看是否已经出现代谢异常。
糖尿病并不会一下子出现,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身体往往会提前给出很多信号,提醒你血糖已经失衡。
皮肤瘙痒、牙龈肿痛、体重莫名下降、伤口愈合慢,这些看似和糖尿病无关的症状,可能正是高血糖的早期表现。
如果能早发现,早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甚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完全有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糖尿病带来的长期损害。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到了老年才会发生的疾病,但实际上,糖尿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5~10年,很多人在被确诊之前,血糖早就已经悄悄升高了。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哪怕只有其中一两种,也不要掉以轻心,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血糖,看看自己的代谢状态是否已经出了问题。
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真正预防糖尿病,避免它对身体的长期损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吴彤,杨芹,刘佳.舒适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改善的积极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