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申城吹来“中原画风”,开启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

更新时间:2025-08-05 19:01  浏览量:1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丰富的滋养。8月5日起,深植于河南厚土的中原画风吹到上海——“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上海展亮相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180件国画、油画、版画等精品力作,携黄河文明的历史烙印与时代气息,与海派艺术展开深层次碰撞。这是“中原画风”全国巡展的第29站,更是豫沪共探中国美术“守正创新”之路的生动实践,为两地的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展厅现场,邂逅一幅幅作品。观众能看到对《韩熙载夜宴图》笔墨传统的当代诠释,对黄河生态保护的诗意描绘,对农民工、乡村教师等平凡身影的真情刻画……

从仰韶彩陶的古朴纹样,到龙门石窟的恢弘造像,从《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繁华,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热烈奔放,多年来,河南美术工作者带着这份厚重,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探索。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些作品,或许没有海派美术“中西合璧”的精巧,却带着中原人特有的“实”:对传统,实打实地传承;对生活,实打实地观察;对时代,实打实地回应。通过多元的观察视角,多样的表达方式,这些作品全景式展现了河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些作品是河南省老中青三代美术家近年来精心创作的精品力作,或描绘中原大地的壮美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或展现新时代河南人民的精神风貌、生活百态和奋斗历程,或探索当代艺术的创新表达、多元融合和审美追求,基本代表了河南美术近年来的最高创作水平,其中多件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它们不仅是河南美术家艺术才华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悦指出,此次展览走进上海,不仅是河南美术成就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100余幅精品力作蔚为大观,是中原大地的“视觉史诗”,更是中国美术“守正创新”的生动注脚,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共鸣之约”。她期待河南的艺术家们能把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中原画风”的创作理念,化作与上海同行对话的种子,在黄浦江畔生根发芽;更期待上海的艺术家们能以开放的胸怀,借鉴“中原画风”中“扎根传统、直面生活”的精神,为海派艺术注入新的灵感。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重镇,一直以来都是艺术交流与创新的前沿阵地。上海美术界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全国各省市美术界乃至国际艺术界保持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不断在交流互鉴中做强码头、激活源头。”上海市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设说。他相信,展览不仅能够增进上海观众对中原文化和“中原画风”的了解与认识,也必将促进沪豫两地美术界的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美协名誉主席马国强在致辞时表示,一百多年前,当中国美术还在传统与现代的路口徘徊时,上海的美术家们就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拉开了革新的大幕,而如今的上海美术,始终扎根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土壤——既有黄浦江的开阔视野,又有里弄市井的烟火气;既有国际大都市的时尚律动,又有江南文化的细腻温婉。马国强说,这种“不保守、不浮躁,既扎根传统又拥抱时代”的艺术态度,这种“海纳百川、自成一派”的格局,正是海派艺术最珍贵的“真经”,也是此次来沪最想学习的核心。他相信这次交流会让海派艺术与中原美术在互学互鉴中,共同为中国美术的繁荣添砖加瓦。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协指导,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联、上海市文联、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将持续至8月16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