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石渝生|浅析孔照年与魏鸣森的海战艺术

更新时间:2025-08-10 06:57  浏览量:1

文/石渝生

孔照年与魏鸣森都是各自指挥一场海战的英雄,因为他们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故将二人进行一番指挥能力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个普通的道理。

相信也从来没有人将二人进行比较,海军军事院校呢?他们忙着擦皮鞋、熨制服了,否则怎么见不到他们的军事著作呢?倒是民间作家崔京生有著作《新中国海军档案》和骆勤女士的《海阔鱼跃》。至于退役海军的一些文章,倒是见过,但其容量太小,技术含量和深度不足。如果不是因为西沙海战,海军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了。

要论著作,整个海军没有一部堪比南越海军上校何文锷的西沙海战回忆录,至于电影,也就一部质量很差的《南海风云》。胶片的彩色质量很好,乐曲也不错,其他就乏善可陈了。连一部海战电影都拍不好,是对不起那些海军战士的。

要说孔照年,是个海军将军,他的成名之战是1965年的“8•6海战”,即在8月6日这天与国民党海军进行的一场海上交锋,他打赢了,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成为了不起的海军将领。

孔照年(1925—2019),山东平阴县人,1940年9月参加八路军,打了很多的仗,在作战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解放战争时,他属于刘邓大军的第二野战军江汉军区独立旅,任第一团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后随部参加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期间,立大功3次,多次受嘉奖。

1951年12月,孔照年由陆军转入海军。历任万虎独立水警区巡逻艇大队参谋长,副大队长、大队长。1955年9月授衔海军少校,1962年晋升海军中校。

1958年8月,他到海军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1年8月毕业后任海军榆林基地猎潜艇73大队大队长(团级)。1964年2月历任任海军汕头水警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5年8月,在“八•六”海战中担任海上总指挥。战后任水警区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

有一句话说的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孔照年在汕头水警区时,根据敌舰艇的活动特点,和有关人员一起制定了多种应急作战方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演练,一心等待着战机出现。

上天赐予孔照年的机会终于来了,1965年8月5日下午17时45分,水警区接到敌情通报: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的旗舰——大型猎潜舰“剑门”号以及小型猎潜舰“章江”号,载着一股特务,由台湾左营隐蔽出航,企图在闽南的苏尖角、古雷头地区搞偷袭(海啸一号计划)。

敌人的目的是,派出特工一举捣毁岛上观通站的雷达,并获取情报,同时俘虏解放军官兵。他们认为这些海军的眼睛太可恨了,其雷达不仅能引导海军舰艇出击作战,还能及时发现和报告情况,使指挥部门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当时的南海舰队司令员是原42军军长,开国中将吴瑞林,水警区的司令员是胡胜辉。请记住,这个胡司令就是跟魏鸣森一起打西沙海战的榆林基地副司令员胡胜辉。当时魏是“海指”总指挥,胡是“岸指”总指挥。

两次大海战胡胜辉都赶上了,两次他都在岸上没有去海上。而他两次参战的名气,都不如人家一次的名气大,显然吃亏不少。但海上和岸上指挥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生命危险,后者很安全。

水警区的正副司令开会研究,制定了作战方案,决定副司令孔照年以6艘鱼雷快艇和4艘高速护卫艇组成第一梯队;以5艘鱼雷快艇和1艘护卫艇为第二梯队。海上指挥所设在“海上先锋艇”上,孔照年和参谋长王绵担任海上总指挥。

这样说来,一共有11艘鱼雷快艇和5艘高速炮艇(护卫艇)参战,即达到16艘的数量。一些人喜欢论吨位,却忽略了论火炮和弹重(种)。11艘鱼雷快艇可以携带22枚鱼雷,如果弹无虚发,其威力足可以击沉三艘三万吨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这样说来,孔照年是信心满满,无所畏惧,敌舰必须拿下,胜利将是空前的。

聪明的海军军官懂得,打大仗、立大功意味着什么。正常情况下,中校级别的孔照年如果打沉了大舰,成为上校、大校是无疑问的。南海舰队具有这样的好条件,他们上击东海台军蒋舰,下击南海台军特务船。二者比较,上击为重点,这是后补将军的基础。

孔照年很懂打仗,他知道以多胜少的道理,护卫艇排水量110吨,满载135吨,航速30节,2门双37炮,2门双25炮。海战时,起到压制敌人火炮的作用。但想要击沉敌舰,还得靠鱼雷。这跟武术里说的那样:拳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孔照年把37炮当作拳,把鱼雷当作腿,他不会指望37炮击沉大舰,对付小艇则另当别论。

在黑沉沉大海上,战艇开足马力飞驰。夜里23时,作战编队全部到达南奥前湾漂泊侍命。此时,敌舰出现于兄弟屿东南3.5海里处,正向西南方向航行。孔照年立即率领护卫艇编队,在观通站的引导下出击。

因为天色太暗和观通站引导不力,鱼雷艇编队终于发现了一个高大且颇似军舰的东西。当某艇率先发起攻击之后,其他艇也跟着干了10条鱼雷上去,他们不知道那是一座礁石,随后就返航了。他们没有看见爆炸,没有听到响动,稀里糊涂打完了仗。好在孔照年和胡胜辉准备了第二梯队,5艘鱼雷快艇在前方炮火的引导下,很快发现了目标剑门号,发射10条鱼雷,命中3条。而小小章江号则是被火炮击沉。

此役看出一个问题,仅凭37炮基本是不能击沉大舰的,必须有鱼雷的加持,如果没有3条鱼雷命中,护卫艇真搞不定剑门号。该舰1250吨,2门76炮,4门40炮,2门20炮。

章江号基本算不得舰,才区区450吨,有1门76炮,1门40炮,6门20炮。因为非常的灵活,竟然躲避了4条鱼雷,而剑门号则躲不过去。

“8•6海战”,击毙国民党巡防第2舰队少将司令胡嘉恒以下170余人,俘获“剑门号”中校舰长王韫山等33人。我海军阵亡4人、负伤28人。涌现出了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机电兵麦贤得和获得“海上英雄艇”称号的611号护卫艇,以及获得“英雄快艇”称号的119号鱼雷艇等。

8月1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北京接见了英雄集体和个人,孔照年也在其中。周恩来夸赞说:“这次海战是打近战、夜战、群战,是小艇打大舰,你们打得好!”毛泽东主席高兴地说:“打得好!是以小打大,是蚂蚁啃骨头啊!”

轰轰烈烈的最高规格的庆功,为孔照年步步高升打下了最坚实和决定性的基础。而胡胜辉也由师级转为副军级,后来他去了海南岛榆林基地任副司令,并且参加了另一场西沙海战。

胡胜辉(1919—1983),福建龙岩人。是1931年的老红军,论资格远超孔照年,不过他长期搞政治工作,甚至到医院任政委。1958年才调入海军,这点比孔照年和魏鸣森都要晚。

从“8•6海战”暴露的一些问题看出,部队平时训练不足。他们在接敌时失联,在配合中混乱,在运动中盲目,在通信中不畅,甚至把准备射击听成了射击。其实,在准备阶段,是不能出现“射击”二字的,要排除一切可能引起误会的因素。因为一旦听错,必出问题。

陆军的85炮射击口令简单:“注意观察——放!”也有复杂的口令:瞄准手注意,正前方校靶,瞬发引信,全装药,一发装填,向目标中心瞄准,预备——放!再打第二发时,就不会这么啰嗦了。122榴弹炮口令:全连射击,火力点,表尺xxx,方向左方向右xxx,榴弹瞬发引信,全号装药,4发急促射!阵地各炮装填完毕报告后,第一发炮弹是齐射,由副连长下“放!”的口令,全连所有火炮统一发射,余下的炮弹由各炮长指挥以最快速度发射完。

海军平时演练,口令可以是“准备战斗!”射击!开火!打!等等都可以用。外国军舰的口令是“射击!”,喊出“发呀!”之后,舰炮随即开火,不知道孔照年后来总结了没有。

早在1962年11月,胡胜辉也指挥过海上的战斗。当时国民党特务船“协进8号”从高雄起航,运送特务准备在广东登陆。于是南海舰队将10艘护卫艇部署在汕头和汕尾一线,将9艘护卫艇及扫雷舰、登陆舰、猎潜艇各一艘,部署在珠江口一线,加上在东澳岛的部署,共计24艘舰艇张开了一张巨网。

胡胜辉上了508号护卫艇。他们在晚上22点发现敌船,一小时后开始攻击。敌船被击沉,毙23,俘6,取得了完胜的战果。不过这是一次小胜,但也看出,海军杀鸡动用了牛刀。当吴瑞林任舰队司令的时候,海战就这么干脆利索。

此次作战,出现了一个汕头水警区74大队大队长刘喜中,后来的西沙海战,他是最后赶到的281编队,胡胜辉应该是非常熟悉他的。

到了1974年1月西沙海战之前,在榆林基地副司令胡胜辉,资格也是最老的,所以魏鸣森得听他的。此时胡55岁,魏54岁,但老红军的身份在榆林基地却不多见。于是魏鸣森上艇,胡胜辉在基地待着。问题是60年代的两次作战,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的兵力部署胡胜辉是一清二楚的。“8•6海战”敌二舰总共不足2000吨,胡、魏二人派出16艇上阵,且带了巨弹鱼雷。怎么这次巡逻西沙,却是区区二艇呢?

西沙海战之后,从南海舰队传出一个影响全国的理由,说整个南海舰队的舰艇没几个好的,基本处在“年久失修”的状态,用啥啥不行。总之是为兵力部署不当进行辩护,摆出一副可怜样。

南海舰队老司令、开国中将吴瑞林,曾经回忆贺龙拍板决定“以造代修”的方针,说“只有自己造船,才有出路,绝不能叫苏修卡我们的脖子。”这一方针决定以后,南海舰队大抓造船业,出现了新的局面。在两三年内,南海舰队各种舰艇由两万吨发展到七万吨,人数由两万多人发展到七万人。

1964年,周总理向吴瑞林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要跟上形势,实行重点转移。要南海舰队实行全面战备,加强工程建设,做好战场准备。要南海舰队自造潜艇,要从北面调舰、调船、调炮给南海舰队,要准备打仗。”

随后罗瑞卿总参谋长和海军苏振华政委,到南海舰队检查部队战备和战场准备情况。从1961年到1964年南海舰队打一些海战,从而扩大了影响,提高了舰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护航护渔有了依靠。部队建没与战斗力均有明显提高,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部队求战情绪提高了,做到严阵以待,一有情况.大家争着出海,部队面貌一新。

以上很明确地说明了南海舰队的状况,即发展很快、很好,是符合作战标准的。后来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经过人民海军不断地向前进,经过胡胜辉和魏鸣森的精心打造强军,怎么出现了一个“烂摊子”了,派不出舰了?水警区尚且能够以16对2,偌大的基地却捉襟见肘了呢?

西沙海战之前,榆林要塞组织干部到榆林基地参观舰艇,陆军干部们登上护卫舰,观看猎潜艇发射火箭深弹,笔者也是登舰者之一。第二天,陆军干部钻进潜艇舱内,看了个真切仔细。陆军怎么也没想到,大敌当前,这些威风凛凛的大家伙却趴窝了。

汕头猎潜艇74大队长刘喜中,授命率281、282编队从汕头驶往榆林基地,他想,这次可以见到老首长胡胜辉了。他却不知老首长派去了多少舰艇到西沙,等他到了永乐群岛之后大吃一惊,怎么才区区4艇啊,看到389舰饱受攻击后的惨状,顿知战况的激烈。

刘喜中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鱼雷快艇是真不行的。但是他目力所及,茫茫大海,见不到鱼雷快艇的身影。想起在汕头时,能够对着千吨剑门号发射三条鱼雷。今天面对庞大驱逐舰,竟然忘记了行之有效的老战法。榆林基地的两位副司令都才50多岁,真的衰老了吗?

刘喜中1930年生,辽宁岫岩人,1947年参军,“8•6海战”时35 岁。当他从汕头驰援榆林基地时,并不知道胡胜辉的兵力部署,等知道后不免心惊,怎么会是这样?这样的仗也敢打。如果战况比眼下更糟的话,他们编队失联的责任就大上天了。

海军作战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现有兵力的情况下定方案,在使用上尽可能多多益善,做到以强对强,力压对方;也可以定方案用兵。如对于弱敌特务船,歼灭与俘获,需要多少兵力,在此基础上安排围追堵截。而在西沙,是定下了小与少的前提之后,不再考虑后果了。榆林基地完全违背了以强对强、力保不败、争取获胜的作战原则。

魏鸣森比孔照年大5岁,一个河北人。一个山东人,参军的年限差不多。且都在二野干过,都去过大西南,差不多一起干的海军。但是经过“8•6海战”之后,孔照年一飞冲天,去了海军当副司令。当时的海军司令是四野的李作鹏,南海舰队司令吴瑞林则是四野的猛将。

萧劲光用心培养了几位二野的猛将,但是在“9•13”事件之后,海军的领导人是苏振华,南海舰队的司令是张元培,榆林基地的司令是袁意奋。这样一来,海军的作战风格为之一变。

袁是贺龙的老部下,生于1917年,比胡胜辉大2岁,参军晚3年,长期在山西的晋绥军区。海军说,当时榆林基地主要领导,均在湛江参加南海舰队的年度军训会议,只有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和胡胜辉在家。职业的敏感使两人嗅到了战斗气息,备航工作早已展开,二人约定分工,魏出海指挥,胡在家主持。

明白了吧,基地领导在舰队开军训会议,他们根本没有在西沙作战的想法,自然不会让基地的主要领导赶回榆林参加指挥。不知道袁司令见到魏鸣森的巡逻方案会怎么想,可惜未见任何有关的记载。

魏鸣森的指挥与孔照年的指挥还有明显的不同,当年,汕头那边的战机明显比榆林要多,因此孔照年的战备观念明显要强。他们为了避免临时抱佛脚,多次进行了战术演练。尽管如此,各艇编队在夜暗中还是出了差错,否则第一波的10枚鱼雷攻击就已经解决了战斗。但是在榆林这里从未进行过一次演练,魏鸣森怎么可能与广州的扫雷艇和汕头的猎潜艇进行过演练呢。尤其如果演练过火箭深弹的攻击,这东西不比手榴弹强了百倍。

有记者采访孔照年将军(少将),问:“当时南海舰队有鱼雷艇吗?为什么没有派鱼雷艇去?”孔将军颇为感慨地说:“我们只有一个鱼雷快艇大队,一共12艘快艇。我给中央叶剑英元帅打报告说要出动,他同意了。但2个小时后,快艇已经开出80海里的时候,被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叫回去了,许将军说不能去,油不够……”

记者写道:许上将的意思是:去了,油不够,回不来。这个快艇大队对舰队来说,太珍贵了,容不得闪失。这就是如今咱们引以为傲的中国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的状态。但最后我们赢了!奇迹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关于这个问题,如今的军事专家们总结出了多个原因。

以上证明舰队听了许世友的,不听叶剑英的。是这样吗?海军岂能不知,鱼雷快艇的航程最短的也在400海里,普遍为1000海里,前往永乐群岛不过200海里。况且油够不够根本不是军区司令考虑的事,上将司令的指挥能具体到这个程度吗?好,你说鱼雷快艇不能去,那么谁能去?为何不提潜艇、护卫舰?难道下面没话了吗?不过许司令说话往往代表了更高层的意思。

周总理表扬汕头水警区打“群战”,即通常说的“群殴”,榆林基地忘记了吗?当耳旁风了吗?看看孔照年在海上抓落水的俘虏多痛快,再看魏鸣森编队匆忙撤退,一个落水越军也未打捞,对比起来不是差距吗?别说怕挨轰炸,真有轰炸能躲得过吗?

舰队司令、政委不在家,两个副司令拍板决定西沙海战的命运,有点太离谱了。而魏鸣森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可能会到来的396编队和281编队,也不正常。在魏鸣森的手里,有舰艇、有官兵、有民兵,可不能有丝毫的疏忽。种种迹象表明,上级仅仅立足于巡逻和美其名曰的说理斗争。

孔照年在榆林基地73大队干过几年,认识魏鸣森,更熟悉老战友胡胜辉。但是开战之前的1973年,海军在孔照年这里发现了不可告人的政治问题,遂将其扳倒,好几年后才予以平反,那么孔照年自然无缘参与西沙海战了。如果他知道胡胜辉用两根萝卜做大餐,一定会叹息:怎么搞的,连基本的指挥都不会。

“8•6海战”,足足浪费了13条鱼雷(不算命中的3雷),打的是豪华大餐。孔照年很清楚,如果不上鱼雷艇,打不了漂亮仗,自己也不会一步登天,成了胡胜辉和吴瑞林中将的顶头上司。

海军的少将基本都是打出来的,军官靠海战受益。尤其是对外国海军,最需要慎重初战,打则必胜,争取大胜。那就必须打豪华仗,别舍不得。任何军舰,包括海军珍贵的进口“四大金刚”驱逐舰,最终的归宿也都是废铁,不过是早废铁和晚废铁而已。这个道理魏鸣森不懂,难道胡胜辉也不懂吗?

比较起来,魏鸣森跟孔照年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汕头师级水警区出手阔绰,几乎倾巢出动奔向战场;而军级榆林基地捂紧钱袋,家底基本原封不动。估计孔照年要琢磨很长时间,才能想明白这里的“奥秘”。

本月今天是“8•6海战”60周年纪念的日子,我们纪念这场海战,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海战的对手毕竟是国民党海军。如果只专注这样的对手,而忘记、忽略了西沙和南沙,使得我国的岛屿不断被邻国侵占、蚕食,那么让人家当了黄雀,并且笑到了最后,我们仍然是个输家。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石渝生,1952年生于重庆,58年在桂林,66年在海南,69年服役于海南军区榆林要塞任参谋,82年转业于河北辛集市文联。2012年退休,居住石家庄。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