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王犁新著《喧嚣与孤寂》丨重现被遮蔽的艺术细节与精神轨迹

更新时间:2025-08-10 16:59  浏览量:2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犁,被学生戏称为“犁叔”。犁叔为人风流潇洒,好玩好动亦好静。动可山水中游弋,静可古书中钩沉,人生得一“趣”字。这不,风流潇洒的犁叔,于下课后,从“冰冷”的史库当中,扒拉出一本《喧嚣与孤寂》,让我不由得在酷暑中静下心,认真捧读起来。

《喧嚣与孤寂》,王犁的美术史论集,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全书约16万字,收入作者近十年来有关20世纪美术史研究的边边角角、人物样本。20世纪美术史书写中主流的喧嚣与边缘的寂寞,王犁侧重于边缘的寂寞,挖掘出那些同样具备学术价值的努力,将“冷饭”炒得有滋有味有看头。他研究20世纪的人物,也研究艺术现象,他以为每个人的艺术轨迹都是一个个案,都可以作为现象来研究。

《喧嚣与孤寂: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札记》

王犁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

浙派人物画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画人物的代表,发生在浙江,后逐渐影响全国,成为当时主题创作的代表画风。王犁在《喧嚣与孤寂》当中,以可观的篇幅,从缘起与影响到研究综述,做了较深入的梳理,一气呵成《谈浙派人物画研究》。这堪称是其对浙派人物画这一重要艺术现象所做的一次极具分量的学术回响。他以一种近乎地质勘探般的学术态度,从三次有组织的“浙派人物画”专题学术研究活动成果入手,梳理出浙派人物画的缘起脉络,剖析其代表人物、艺术主张、水墨风格等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止步于现象描述,而是致力于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后续学人铺就了扎实的认知基石,甚至隐约可探中国美术史百年学院化之路所交织着的西方思潮冲击与本土传统现代转型的双重焦虑。王犁对浙派人物画研究的独特与深度,我以为是源于双重力量的交织。一方面是地缘的便利——身处浙派艺术发生的核心现场,得以触摸第一手资料与鲜活记忆。另一方面则是自身的喜好——这份源于内心的热爱与认同,驱动他长年累月默默积攒“点点滴滴”。正是“在场性”与“情感性”的叠加,使他超越了冰冷的史料堆砌,得以捕捉到浙派人物画艺术生命跳动的脉搏,成就学术大作《谈浙派人物画研究》。

从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临倪瓒山水图轴》谈起,思考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山水画家怎样面对14世纪倪瓒这份特殊的艺术遗产,使得王犁又捧出一篇大作——《黄宾虹》。“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临倪瓒山水图轴》,纵116厘米,横42厘米。款识……”开篇直奔主题,毫无冗余。王犁看似互东互西的行文风格,却如墨线勾连,将两个相隔六百年的灵魂紧紧系于一处。这幅《临倪瓒山水图轴》是黄宾虹对元代先贤的致敬,而这篇《黄宾虹》却是王犁对两位先贤的虔诚膜拜。黄宾虹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创造性地转化,借倪瓒之形,注入了自己胸中的浑厚华滋。王犁的考证也不仅限于画幅本身。他开拓性地将视野触及两幅作品的创作年代、画作真伪、题识跋诗。尤其对当中跋诗的解读,深度挖掘了两位先贤的过往形迹,揭示了两位先贤深厚的修养,赋予了全文诗性文化。王犁之文,如古画上那看似不经意的题款,寥寥数语却直指内核,妙哉!

美术史研究者若具笔墨实践,自是幸事;但如傅雷般仅凭卓越审美素养,同样能攀登艺术理解的峰峦。王犁无疑同样也很认同这一观点。在《喧嚣与孤寂》收入的《1960-1966年林风眼与傅雷——钩沉》一文当中,他借助《傅雷家书全编》中的信息钩沉出林风眠1960-1966年作品市场与买卖。王犁在该文当中关注的点是《傅雷家书全编》记录的林风眠作品经傅雷之子傅聪进行海外交易的这一时期(1960-1965),也正是林风眠艺术风格深化的重要阶段。王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特殊交叠,通过梳理,使得观者可以窥探出林风眠当时的市场行情、艺术特点等等,也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捕捉到傅雷夫妇的爱子之心。傅雷与林风眠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精神相通,也使得王犁发出了“林风眠在这样孤独的探索路径上行走,得有观念相近之人扶臂同行一段,会感到轻松一点吧”的感叹。

美术史研究,终究是灵魂与历史的对话。林风眠、傅雷、黄宾虹、潘天寿、丁立人……那鲜活的艺术背影如江河当中的翩翩行舟,从王犁的笔下缓缓荡出。他不仅还原了艺术史中一段段被遮蔽的细节,更深刻昭示了一个个生动如昨的艺术灵魂。

风经过,树叶落。下课后的王犁史海钩沉,给我们这个多元化的热闹时代留下一本《喧嚣与孤寂》。

文/滋芜,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25年7月23日,该文发表于《中国艺术报》2025年8月8日第8版,发表时略有删改,此为原稿,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艺术家简介

王犁,1970年10月生于浙江淳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合作导师,桂林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文集《书桌画案》(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排岭的天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忍不住的表达》(河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回到铅笔》(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1月第1版),参与主编《时钟突然拨快一生于七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等多本文献,以及《王犁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画室探访一王犁的艺术世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等多本个人画册。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