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有一座京剧出科博物馆,探秘吉林京剧艺术,看京韵的百年传承
更新时间:2025-08-16 23:15 浏览量:2
说到国粹很多人都会想到京剧,而许多人都知道京剧的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却鲜有人知吉林堪称京剧的第二故乡。如果来吉林玩,不妨到吉林京剧出科博物馆了解京剧和这座城市的渊源。
在以粗犷豪放见长的大东北看到婉约的徽派建筑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粉墙黛瓦的博物馆在世纪广场北侧格外养眼。这座博物馆采用徽派建筑也是有讲究的,因为京剧正是从徽班开始萌芽的。
馆内装饰同样带着浓郁的徽州建筑美学风格,名家所题匾额古朴典雅,石雕、木雕、砖雕精致细腻,人物花鸟图案无不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走在馆中仿佛走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徽州老宅里,抬头见美。
京剧戏服静静陈列在展柜中,灯光将最微小的细节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红绸金丝显出明亮光泽,一针一线都在讲述着这种服饰的精美绝伦。
圆形天井打破封闭空间带来的闭塞感,阳光照亮天井下如花绽放的斗拱和带着吉祥寓意的木雕,无论京剧这个剧中,还是戏服和“三雕”,古老的中国传统技艺总能带给人惊喜。
说到京剧在吉林的发展,一定要提到牛子厚这个人。他是富甲一方的关东巨商,从小就喜欢戏曲,对京剧尤其痴迷。1898年在,牛子厚在吉林创建康乐茶园,请到北京有名的四喜班演出,两年时间让吉林成为京剧中心。
1904年,牛子厚又在北京创办喜连成科班,开设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而“出科”就是梨园子弟学艺期满可以正式登台演出的标志。喜连成社从创办到解散历时48年,培养学生900余名,是京剧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的京剧科班。
馆内展品大多是关于喜连成社历史发展的,展柜中已经泛黄的戏本是雷喜富曾经用过的,他在喜字科“六大弟子”中排行第五,曾教授过马连良、谭富英等京剧名角,可谓“京剧功臣”。
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曾在喜连成社学习,虽然是“带艺入科”却非常虚心,平时刻苦练功,演出时从一众子弟中脱颖而出。牛子厚对梅兰芳相当看重,将原本梅喜群这个艺名改成梅兰芳,“梅”“兰”二字有“芬芳”之意,寓指高洁。
有人说喜连成社代表了中国京剧的“半部京剧史”,来吉林玩时,这座虽然小众却历史感满满、知识力丰富的吉林京剧出科博物馆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