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韭菜割不动了!知名歌手演唱会取消,主办方:票房无法覆盖成本!

更新时间:2025-08-23 13:05  浏览量:1

“演唱会取消,主办方坦承票房不够”,这样的话最近在许多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刷了屏。曾轶可苏州演唱会突然停办,把太多人的期待变成了一场空。很多人第一反应,不就是票没卖出去吗?其实背后的问题没那么简单。

主办方公开了票务数据,一张1680元的高价票只卖了38张,1280元的档只卖出3张,其它票档也没有卖满。明白账面情况后,很多老百姓的念头其实很实际:“票太贵,乐队再熟悉也没那个心情花那么多钱。”原本打算看看演出放松一下,但票价一看心里就打鼓。

主办方推卸说艺人拿秀费,公司才承担风险。但艺人团队又说,票房和成本他们全不知情,票卖得咋样谁也没和他们说过。两边都觉得自己有理。其实最终问题是,遇到事谁都往外推,观众倒霉。

看看观众的损失,票的钱确实退了,但来回车票、酒店预定早都花出去了。主办方一纸声明,说退就退了,其他损失没人提。有些上班族和退休老人是专程去听的,有的人甚至开始旅程才看到通知。站在他们角度,“又气又舍不得那份准备和花费,最后全打了水漂”。

票价高不高,大多数人一看心里明白。几十年前,一张票几十块,工薪族、老人都能进场。现在票价和房租一样年年涨,演出还没啥新鲜。难怪有人一句话:“原来都能看,现在是真看不起了。”

再对比一下其他歌手,发现曾轶可演出1680元的高价,跟孙燕姿持平,甚至比张靓颖、张韶涵还贵。知名度和受众其实差挺远,定价却一点不谦虚。主办方真做过市场调查吗?刚在上海南京开完,几天后又开苏州,观众都没歇够,这样搞结果只能卖不出去。

主办方把票房截图公示出来,这种透明国内很少见。消息一出,不光是艺人觉得难受,粉丝也受打击。有人说:“明码实价都卖不动,你们还在互相甩锅?”其实谁心里都清楚,东西卖不出去,总要找个由头。

市场其实早变了。疫情之后,大型演出多了,但大家花钱越来越谨慎。上班族房贷、子女抚养、老人医疗开销大,有心去看演出却不想花冤枉钱。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做性价比比较。

现在的消费观念已经不同了,大家都精打细算,不单为一时高兴就买单。老人们看见票这么贵,有时候宁肯给孙子买课本也不肯花在追星上。上班族再喜欢,也得考虑月底工资够不够生活。

谁应该承担这个损失?几乎所有人觉得主办方责任最大。没有调研市场,不断地加价,最后还把损失全推给观众。退票容易,但其他损失谁来管?“这是一次信任的崩塌。不只钱没了,心气儿也跟着没了。”下回再买演唱会票,大家心里都有了疙瘩。

艺人和主办方之间的问题,老百姓其实不关心那么多。大家最在意的是,能不能有个明确说法,一纸声明不能解决所有事。买票时很高兴,被取消时特别失落。尤其是老年观众,出门一次千挑万选,吃亏后只能自认倒霉。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市场规则”。可对于普通工薪族、退休老人来说,生活已经不容易,演出消费变成留给有钱人玩的游戏,听上去就让人心凉。观众的钱包和信任都不新鲜了,每一次失望都是扎心的回忆。

这件事不会是最后一次。前面“票房滑铁卢”已经出现好几次了,有些主办方依旧只想着卖票,愿意让步的很少。相比动不动千元票价,更想看到的是,观众花100块,也能体验一次用心的好演出。跟买米买菜一样,要实惠,要放心。

这事儿传到网上,许多人留言说:“谁都不傻,票价随便定,市场不会一直惯着。”未来票房如果还这么摆谱、观众只当“被割韭菜”,那下一次损失的肯定也不只是谁的金钱,更是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信任。

无论你是上班搬砖的、已经退休在家,还是年轻的追星族,这次的事情,都是个提醒:咱的钱包要看紧,票要买得值,消费要踏实。别总想着赚快钱,也别只想着推责任。谁都不该成最后的倒霉蛋。

你觉得“损失应该大家怎么分”?你遇到过类似问题吗?不妨说说你的想法,让更多主办方和艺人都听见观众的心声。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