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剑桥艺术史》58 :马尔堡圣伊丽莎白——德国哥特印记

更新时间:2025-08-24 15:43  浏览量:1

1、13世纪,德国发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是这一风格的首个标志性实例。教堂坐落于科隆东南的拉恩河畔(图2-94),始建于1235年,完工于1283年,历时近半个世纪。它的出现打破了法国哥特式的垄断,以独特的结构与美学,为德国哥特式建筑奠定了基调,成为中世纪德国建筑从模仿到创新的转折点,其设计中既可见对传统的继承,更凸显了德意志民族对空间与结构的独特理解。

图2-94 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1235—1283年,从东南方向观看。

2、圣伊丽莎白教堂的平面图(图2-95)展现出鲜明的德国特色:中殿含六个跨间,东端呈三叶形;更特别的是,袖廊两臂与内殿等长,且二者终端均为半圆形(环状),而非法国教堂常见的方块形。这种半圆形终端是德国早期罗马式教堂的典型特征,体现了对本土建筑传统的延续。与法国哥特式强调纵向延伸不同,其布局更注重各部分的均衡对称,仿佛以几何秩序编织出一个内敛而完整的空间网络。

图2-95 圣伊丽莎白教堂平面图。

3、教堂恢复了德国早期流行的“厅式教堂”形制——侧廊与中殿高度相同(图2-96),这与法国“会堂式教堂”(侧廊低于中殿)形成鲜明对比。因侧廊与中殿同高,光线可通过侧廊窗户充分进入,中殿便无需额外开窗,形成“无窗中殿”的独特景象。这种设计弱化了中殿的绝对主导地位,让整体空间更显开阔匀质,如同一个被石构包裹的“巨型厅堂”,既满足宗教仪式的庄重性,又传递出亲近而包容的氛围。

图2-96 圣伊丽莎白教堂中殿,向东观看。

4、墙立面以一道高高的连环拱为核心,拱体架在扶壁之上,扶壁柱头装饰有精致的叶饰纹,线条柔美却不失力量。这种设计摒弃了法国哥特式复杂的层级划分,以简洁的垂直结构勾勒出空间轮廓。连环拱的弧度与扶壁的垂直线条相互呼应,既强化了结构的稳定性,又通过重复的韵律感让庞大的石构显得轻盈有序,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遵循某种内在的节奏呼吸。

5、侧廊为两层结构,由双层高窗提供光照,窗格采用简单的条状设计,让人联想到兰斯大教堂的窗格图案,却更显质朴。这些高窗不仅是采光通道,更是连接内外的视觉纽带——光线透过窗格洒入时,在侧廊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与墙立面的叶饰柱头、连环拱的曲线形成虚实交织的画面。其简洁的窗格设计与整体建筑的内敛风格一致,避免了过度装饰对空间统一性的破坏。

6、圣伊丽莎白教堂最显著的特点是无需扶壁拱——因侧廊与中殿同高,侧向推力被均匀分散,无需额外扶壁拱平衡。这使其外观设计远比法国教堂简洁精致:直立的扶垛反复勾勒出挺拔的垂直线条,双层格子窗则以整齐划一的韵律铺满墙面,仿佛用石条编织出一个通透而有序的“笼子”。与法国哥特式追求“向上飞升”的神圣感不同,它以“平稳庄重”诠释哥特式的另一种可能,成为德国建筑民族性的生动注脚。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