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先生的匾额书法艺术
更新时间:2025-08-26 16:01 浏览量:1
舒同(1905—1998)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他独创的“舒体”融合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之长,形成宽博端庄、浑厚雄健的独特风格。他的匾额书法尤其著名,广泛应用于名胜古迹、高校校名、公共建筑等领域,成为20世纪中国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
舒同先生自创“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五体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融会贯通而成。他的书法以“圆、直、润厚”为特征,圆笔为主,锋芒内敛;直画刚劲而不呆板;线条饱满,兼具宋人的潇洒与凝重。
舒同先生擅长巨幅榜书,如“全国农业展览馆”(毛泽东推荐题写)、“许家崖水库”(每字近1米高),字越大越显精神,具有“颜筋柳骨”的雄浑气象。他拒绝小字放大的做法,坚持按实际尺寸书写,确保笔力贯通。
舒同先生的匾额作品如“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既庄重肃穆,又充满时代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他的文人气质则体现在结字的雍容大度,如“麓屏耸翠”(长沙天心阁匾额),笔法圆润流畅,兼具颜体的厚重与何绍基的灵动。
舒同先生的匾额书法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他题写的校名如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沿用至今,成为高校文化象征。
他题写的寺庙匾额如大雄宝殿(多地采用)、天宁禅寺等,风格庄严,与宗教氛围高度契合。20世纪50—60年代,他的题字,比如“济南车站”,“长风破万里,干劲冲九霄”等,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书法与内容相得益彰。
毛泽东曾评价:“舒同的字是我们红军自己创造的,不亚于古人的书法,将来革命胜利了,要推广呢!”。作为中国书协首任主席,舒同的书法曾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媒介,他的作品被日本书道界高度推崇。
舒同先生的代表匾额作品主要有:1、“全国农业展览馆”,擘窠大字,每字如乒乓球台大,毛泽东亲自推荐题写 。2、“麓屏耸翠”(天心阁),黑底烫金,樟木材质,笔法圆劲,1983年题写,现为镇阁之宝。3,“许家崖水库”,每字高1米,雄浑磅礴,舒同自评“一生最满意的字” 。4、“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名,庄重刚健,体现革命精神,毛泽东指定舒同题写。5、华东师范大学校名,舒体行楷,典雅大气 ,1951年题写,沿用至今。
舒同先生的匾额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得到高度评价。文艺理论家王元化评价舒同的字“雍容大度,质朴无华”,与他革命家的胸怀一致。何香凝曾说:“国共两党有两支笔,国民党是于右任,共产党是舒同。”舒同先生既深研颜真卿、何绍基,又突破“板正”之弊,使楷书动态化,形成“舒体行楷”。电脑字库“舒体”虽然说不是他的亲笔,但推动了书法的大众化。舒同先生与启功、欧阳中石等并称“新时期匾额四大家”,他的作品被视为“庙堂书法”典范。
舒同先生的匾额书法艺术,既承载了传统书法的精髓,又融入了革命年代的精神气质,形成独特的正大气象。他的作品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时代记忆与文化符号,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书法的审美与实践。正如他自己说的:将自己之书法艺术奉献于社会,是我终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