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传平:警惕文学艺术领域的滥告现象
更新时间:2025-08-27 00:06 浏览量:1
原创 伍传平 天门山文学
近期,文学艺术行业中举报之风愈演愈烈,“拿来模仿”式抄袭、图片投稿“一鱼两吃”等问题的举报层出不穷。起初,少数反映本属正常监督,但如今举报数量不断攀升,这一现象着实值得我们警惕与重视。
俗语有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亦有“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的古训。被他人效仿本可视为一种认可,但刻意模仿则有失风雅,尤其是对于本应成为创作标杆的写作者。然而,当下网络上文坛抄袭的爆料接连不断,安徽省作协两位副主席先后陷入抄袭争议,可作者本人和相关部门却始终未给出明确结果。这些举报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小题大做,抑或是另有隐情,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举报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容易引发滥告现象。一些举报可能是出于正义,为了维护文学艺术的纯净与公正;然而,也不排除部分举报者别有用心,存在利益关系或出于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像原村支书王某某捏造事实诬告副局长胡某某一样,文学艺术领域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诬告行为呢?有关部门有必要对举报者的真实意图进行调查,核实举报内容是否属实,以避免滥告对行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被举报者来说,无端的举报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困扰。一旦陷入抄袭争议,无论最终是否被证实,都会对其声誉和创作生涯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文学艺术行业而言,滥告现象会破坏行业的生态环境,影响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如果创作者们时刻担心被无端举报,就会在创作过程中畏手畏脚,不敢大胆创新,这无疑会阻碍文学艺术的发展。
此外,文学艺术创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主观性。在判断是否抄袭时,不能仅仅依据表面的相似性就轻易下结论。有些作品可能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其他作品的启发,但这并不等同于抄袭。因此,在处理举报时,需要专业的鉴定和客观的判断。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鉴定机制,邀请专家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文学艺术组织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一方面,要鼓励创作者进行创新和创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击行业内的不良行为,包括抄袭和滥告。对于确有抄袭行为的创作者,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于滥告者,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以维护行业的正常秩序。
文学艺术领域的滥告现象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重视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和监管,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创作者要坚守创作初心,勇于创新,抵制抄袭行为;文学艺术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健康、和谐的创作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文学艺术在纯净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和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