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关东非遗·匠心传承 | 松原市关东青年文化艺术节活动侧记(二)

更新时间:2025-08-27 15:31  浏览量:3

活力青春派,非遗绽光芒。共青团松原市委、松原市文旅局共同携手打造的“关东非遗·匠心传承”松原市关东青年文化艺术节火热举行,非遗巡馆体验、郭尔罗斯郊外的晚上演奏会、火车头音乐Party、露天电影放映会、非遗亲子运动会、非遗市集等精彩节目依次上演,三天的免费狂欢,为松原群众奉献了一场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青年文化艺术节里的

非遗小使者

“马头琴是蒙古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符号,体现蒙古族人民对自由、勇敢、坚韧等精神品质的追求,以及对草原、对骏马的喜爱和敬畏之情,承载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记忆,而马头琴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在郭尔罗斯文化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最典型的蒙古族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古老郭尔罗斯文化艺术的瑰宝和优秀的民间文化遗存。”在关东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馆,13岁红领巾讲解员张斯涵手持讲解棒,眼神明亮地站在马头琴、马鞍展示区前,生动的讲解引得围观观众纷纷驻足倾听。

带着对非遗的深深热爱,张斯涵主动报名成为本届关东青年文化艺术节红领巾讲解员。每天她都要花费一定时间跟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练讲解词,还特意把专业术语改成“小朋友能听懂的话”。“我的家乡松原市拥有着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令我非常骄傲。这次我负责讲解的内容就是蒙古族非遗——马头琴和马鞍的故事。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大家了解蒙古族的文化、技艺,让更多松原人了解非遗、接触非遗,一起去守护、传承非遗。”张斯涵对记者说道。

据艺术节主办方介绍,本次共有35名红领巾讲解员参与服务,覆盖剪纸、鱼皮画制作、蒙古族民俗等多个非遗展区。这些小讲解员不仅提前学习非遗知识,还结合自身经历设计互动环节,让原本“远距离观赏”的非遗展变成了“可听、可学、可互动”的体验场。

青年文化艺术节

热力持续 点燃城市活力

8月24日傍晚,关东青年文化艺术节热度不减,慕名而来的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让这场初秋盛宴在欢声笑语中持续升温,成为城市里一道亮眼的文化风景线。

当日的非遗市集格外热闹,除了传统非遗技艺的展示,新增的烤肠摊位与鲜榨果汁摊也很受欢迎,干净整洁的环境让美食更添吸引力。摊位旁特意增设的长桌、长椅,让人们能坐下来细细品尝,在烟火气中感受这份贴心的温度,也让非遗与日常生活更自然地交融。

隔壁的跳蚤市场延续了往日的热闹,新增的摊位让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与往常不同的是,不少孩子主动离开自家摊位,向来往人群介绍起玩具、书籍等物品,稚嫩的声音里满是认真,既锻炼了沟通能力,也让市场充满童真与活力。

跳房子、掷飞盘、跳大绳、投壶……一系列经典亲子运动项目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地。两位小朋友在跳房子区域蹦跳,笑声清脆;掷飞盘区域前,家长与孩子一同瞄准投掷,默契十足,现场洋溢着亲子间的温馨氛围。

音乐节现场更是人气爆棚,架子鼓表演节奏强劲,钢琴演奏悠扬婉转,歌曲演唱饱含深情,舞蹈表演活力四射,诗朗诵则传递着青春力量。多样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人群驻足观看,不少观众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久久不愿离去,让艺术的魅力在初秋的傍晚尽情绽放。

19时许,夜色渐深,关东青年文化艺术节的热度仍在持续,这场集文化、童趣、艺术于一体的盛宴,不仅为市民带来了欢乐,更彰显了城市青年文化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