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患者不能吃蛋黄和豆腐?医生说出真相,早知早受益
更新时间:2025-03-12 17:52 浏览量:1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最近查出来血脂有点高,医生说要注意饮食,这蛋黄和豆腐到底能不能吃?”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显然有点焦虑,手里还拿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体检报告,盯着血脂那一栏看了半天。
过去一直觉得自己身体挺好,偶尔大鱼大肉,想吃啥吃啥,从来没考虑过健康饮食的事。
可这次检查结果一出来,医生嘱咐了几句,家里人也跟着念叨,让他少吃这个、少吃那个,最让人迷惑的就是蛋黄和豆腐。
有人说蛋黄胆固醇高,吃多了对血管不好;也有人说豆腐是植物蛋白,对身体好,但也听说豆腐会影响尿酸、加重高血压,到底咋回事?
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被统称为“三高”,这三样问题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很多人觉得得了“三高”就要靠饮食控制,远离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可问题是,很多食物的“好坏”根本不是用简单的“能吃”或者“不能吃”来判断的。
蛋黄一直被认为是“胆固醇炸弹”,但近些年的研究已经推翻了这个说法。
蛋黄里的胆固醇含量确实不低,一个普通鸡蛋的蛋黄大约含有200毫克左右的胆固醇,而一般建议每天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毫克,看起来吃两个蛋黄就超标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算的,食物中的胆固醇并不会直接变成血管里的坏胆固醇。
人体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吃进去的胆固醇多了,身体自身的合成就会减少,除非本身肝功能有问题或者代谢异常,否则正常吃蛋黄,并不会让胆固醇飙升。
一项针对18万人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没有增加,反而在部分人群中,适量吃蛋黄还能提高好胆固醇,帮助稳定血脂。
这个发现让很多人惊讶,原来之前一直避之不及的蛋黄,其实对“三高”人群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
真正影响血脂的,是饮食整体结构,比如长期高糖饮食、反式脂肪摄入过多,或者缺乏膳食纤维,这些才是血脂失控的真正元凶。
相比之下,豆腐的争议更大。很多人觉得豆腐是植物蛋白,吃了对健康有好处。
但也有人说,豆腐里的嘌呤含量不低,吃多了会增加尿酸,影响肾脏,还可能让血压升高。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豆腐的确含有嘌呤,但含量并不算高,每100克豆腐的嘌呤含量大概在9~13毫克之间,而高嘌呤食物。
比如动物内脏、海鲜,每100克含量可能达到150毫克以上,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普通人吃豆腐,根本不会影响尿酸,而真正容易导致高尿酸的,是大量摄入果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含糖饮料、蛋糕、白米饭。
更重要的是,豆腐里的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能帮助调节血脂,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研究显示,每天摄入25克以上的大豆蛋白,可以让坏胆固醇降低4%-6%,这对“三高”人群来说,反而是有利的。
真正影响血压的,不是豆腐本身,而是豆腐的做法。
有些豆腐制品,比如卤水豆腐、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加入大量盐分或者添加剂,而高盐饮食才是高血压的最大隐患。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盐不超过5克,而很多人的饮食习惯,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吃豆腐本身没问题,但如果豆腐炖排骨、红烧豆腐、咸豆腐干吃多了,摄入的盐超标,那血压当然会升高。
“三高”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单一食物造成的,而是整体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共同影响的。
很多人谈“胆固醇”色变,却忽略了糖分的危害。
过量糖分摄入,会让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会让血压升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超过25%热量来自糖分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低糖饮食人群的两倍,这说明,相比胆固醇,高糖饮食才是更危险的因素。
运动不足,也是“三高”问题的推手。很多人以为血脂高就是吃出来的,其实运动不足才是更关键的。
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同时还能促进胆固醇代谢,减少血管内的脂肪沉积。
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可以让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降低30%以上。
除了饮食和运动,睡眠质量对“三高”也有很大影响。
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波动,同时让身体的代谢紊乱,增加血脂和血糖异常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比正常睡眠人群高37%,长期熬夜的人,血脂异常的概率也明显上升。
这说明,单靠饮食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三高”,调整作息、提高睡眠质量同样重要。
有意思的是,很多“三高”人群在控制饮食的时候,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盲目忌口,什么都不敢吃,结果导致营养不均衡。
比如有些人为了降低胆固醇,完全不吃肉,结果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血脂反而更难控制。
真正健康的饮食,不是简单地“少吃”或者“禁忌”,而是要学会合理搭配,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那么,如果一个人长期高蛋白饮食,比如天天吃大量蛋白粉、鸡胸肉、海鲜,但完全不吃碳水和膳食纤维,会对血脂和血压产生什么影响呢?
从代谢角度来看,高蛋白饮食短期内可能会让血糖更稳定,但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产生更多的酮体,增加肾脏负担。
同时,过量蛋白质摄入会促进胰岛素分泌,让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一项针对10万人的研究显示,长期极端低碳水饮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饮食人群高32%。
这说明,任何饮食模式,都不能只看单一营养素,而是要综合考虑整体代谢情况。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邓健忠.主动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三高”患者的管理效果,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