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探索敦煌:揭开这次大瓜背后的秘密!

更新时间:2025-09-01 10:36  浏览量:3

“敦煌”一词,最早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崭露头角:“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东汉学者应邵为其释义:“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承载着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自此,敦煌之名,带着厚重的历史与璀璨的期许,在时光长河中缓缓铺展。

有人说,人这一生,定要去一次敦煌。去领略莫高窟中那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似在诉说着千年的虔诚与坚守;去品味月牙泉水在茫茫沙漠中顽强存续的坚韧,那如明珠般镶嵌的清泉,是对生命不屈的礼赞;去遥望玉门关,感受“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与寂寥,体悟历史的风云变幻;去聆听鸣沙山的风吟,那如丝竹管弦般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古老乐章。

我深以为然。敦煌绝非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自2005年《千手观音》以其震撼之美征服无数人的眼球,到2024年春晚收视冠军《年锦》惊艳亮相,敦煌美学已连续7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每一次登场,都如一颗璀璨星辰划过夜空,美出新境界,让世人领略到敦煌艺术那无尽的魅力与创造力。

敦煌莫高窟,堪称半部中国艺术史。它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文明唯一的交汇地,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比故宫的诞生还要早整整1800年。这里封存着3000余身彩塑、50000余平方米壁画,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美学的终极圣殿。那盛大瑰丽的场景,神秘莫测的气息,浩瀚无边的艺术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艺术王国,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一梦敦煌》舞蹈剧照

敦煌,是无数人心灵的皈依之所。张大千在此面壁三载,临摹不辍,在笔墨之间与千年前的艺术大师对话,汲取着敦煌艺术的养分,将心中的敬仰与热爱倾注于笔端;北大才女樊锦诗以青春为笔,扎根敦煌,用一生的时光守护这片艺术的净土,写下“吾心安处是敦煌”的深情告白,她的坚守与奉献,成为了敦煌精神的最美诠释;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坦言:“整个西方的艺术圣殿,也抵不过敦煌的一面墙。”这无疑是对敦煌艺术高度评价与由衷赞叹。

▲ 盛唐第 112 窟《伎乐图》(局部)

然而,敦煌也曾历经劫难,成为全世界觊觎的美学宝藏。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用50块马蹄银骗走敦煌文物,在日记中颤抖写道:“不把他们带回家,我死不瞑目!”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把300余件敦煌文书和壁画卖给博物馆,兴奋宣称:“欧洲艺术史,从此加上了敦煌这一章!”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胶布粘走26方唐代壁画,还厚颜无耻地说:“上帝会原谅我,是它们的美丽诱惑了我。”这些强盗行径,让无数敦煌瑰宝流散海外,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

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把300余件敦煌文书和壁画卖给博物馆,

▲驼队成批地将文物珍宝运走

▲被剥离的敦煌壁画残痕

敦煌,或许还藏着人类文明的“永生密码”。第407窟的“三兔共耳图”,被誉为最精妙的东方哲学寓言。三只兔子、三只耳朵,在奔跑中形成闭环,暗合《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神秘的图腾还出现在13世纪的埃及陶器、中世纪英国教堂和18世纪的犹太棺木上,仿佛在诉说着人类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共通。

牛津大学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说:“敦煌,不仅仅是一部活着的‘中古时代百科全书’,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精神故乡。”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敦煌每一天都在“死去”。专家预估,未来50 - 100年,敦煌莫高窟有可能完全湮没在黄沙中。樊锦诗院长说,经过千年风沙侵蚀,它们脆弱得就像酥团,轻轻一碰就会化作尘土。那些无数画工耗尽一生心血描绘的佛国世界,那些历经16个世纪依然绚丽的曼妙飞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寸寸剥落。

敦煌,这座承载着人类文明记忆的艺术殿堂,正面临着消逝的危机。若此生无缘奔赴千里,遥遥一见,那将是生平一大憾事。让我们珍惜这最后的时光,用心去感受敦煌的魅力,用行动去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敦煌的文明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即将消失的反弹琵琶

或许此生再也等不到,你奔赴千里,遥遥一见。真是生平一大憾事!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