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不花钱看大戏!“顶流”新秀齐上阵,这届艺术节有多绝

更新时间:2025-09-02 15:29  浏览量:2

伴随着欢快活泼的音乐,红色大幕徐徐拉开,滕王阁的剪影映现在舞台屏幕上。锣鼓铿锵,演员们载歌载舞,一段“进城咯”唱出满台欢腾。8月28日晚,新编抗战题材南昌采茶戏《南昌腔调》在群星剧场精彩上演,正式拉开第九届江西艺术节·玉茗花优秀剧目展演的帷幕。

受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玉茗堂”启发,江西优秀剧目展演冠名“玉茗花”,寓意江西戏剧艺术如玉茗花般高雅芬芳,这是本届艺术节的重头戏。

已成功举办九届的江西艺术节已成为全省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艺术盛会。本届届艺术节还有哪些精彩看点?千年文脉如何融合现代艺术,结出丰硕新果?

《南昌腔调》演出现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文脉赓续:红土地上的艺术回响

江西的艺术土壤,自古丰沃而深邃。

展开这幅人文长卷,古老而璀璨的戏曲艺术跃入眼帘。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汤显祖“临川四梦”这样的东方戏剧巅峰之作,更以丰富多元的声腔剧种构筑起中国戏曲的重要支柱。弋阳腔,作为“高腔鼻祖”,其历史可上溯至宋末元初。

这种“其节以鼓,其调喧”的独特艺术形式,以高亢激越的唱腔、一唱众和的帮腔、锣鼓伴奏的鲜明特色,对湘剧、川剧、秦腔等40多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弋阳腔在历史流变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其支脉随商路、移民广布全国,成为江西文化辐射力的生动见证。

江西戏曲的丰富性远不止于此。在弋阳腔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赣剧,博采高腔、昆腔、乱弹、皮黄等声腔之长,形成唱腔丰富、表演细腻的艺术体系,尤以《还魂记》《珍珠记》等剧目展现浓郁的赣地风情。而扎根赣南山区的采茶戏,由民间歌舞演绎而来,语言幽默风趣,曲调清新甜美,歌舞动作欢乐明快,其表演特征被总结为“三奇三绝”。

当前江西现存26个戏曲剧种,其中本土剧种达2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赣剧、弋阳腔、赣南采茶戏等17个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从悠扬的采茶歌到婉转的兴国山歌,从古朴的民间器乐演奏到充满激情的革命歌曲,这片红土地上的音乐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旋律上都具有浓郁的江西风味。每至一处,铜锣一响,“哎呀嘞”声起,兴国山歌便从历史深处走来,激荡人心。这种诞生并流传于田间地头、百姓口耳之间的乡野之音,生动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真谛。

当地民众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革命理想与战斗豪情融入歌曲创作,孕育出《苏区干部好作风》《打支山歌过横排》等经典红色歌谣,传唱至今。此外,九江山歌、于都唢呐、万载得胜鼓等民间音乐形式,共同织就了江西丰富的声音景观。

从汤显祖笔下的至情世界,到田间地头的即兴歌咏,再到今日艺术节的百花竞放,这片红土地上的艺术创造力绵延不绝。

“盛世梨园·锦绣赣鄱”戏曲晚会现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百花盛放:赣鄱舞台的时代新姿

江西艺术节正是根植于深厚的文化积淀而生。6月18日,第九届江西艺术节开幕式暨“盛世梨园·锦绣赣鄱”首届江西戏曲晚会在江西省赣剧院隆重举行。江西戏曲界的“老戏骨”与“新势力”齐聚一堂、同台飙戏,共同宣告第九届江西艺术节正式启动。本届艺术节以“赣地长歌,华章共启”为主题,历时三个月,精心策划六大主体活动,让古老的赣鄱文化基因得以在当代的舞台上焕发新机、奏响新韵。

地标新启,戏曲殿堂赋能传承。作为首次启用的主场馆,江西省赣剧院新院甫一亮相便担负起艺术节开幕的重任。这座矗立于赣江之滨、九龙湖畔的艺术殿堂,外观采用赣派传统建筑风格,高檐翘角,巍峨精致,大门设计灵感源自赣剧古戏台,融入一字门等样式,门口石雕有“临川四梦”图案;内部功能完备,设有600座的大剧场,还有赣剧文化展示区、“集贤宾”会客厅、“忆多娇”文创店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戏曲文化体验中心。新院落成后,全省高水平戏曲精品剧目便有了最佳展演平台。

文化展演,经典与新创共荣。“玉茗花优秀剧目展演”荟萃21台大戏、45台小戏,让复排传统剧目与新创、改编剧目交相辉映,形成值得“长线打卡”的观演阵地:赣剧《南柯记》演绎虚实相生的戏曲美学,水袖翻飞间尽显赣剧“美秀娇甜”的独特风韵;采茶戏《有盐同咸》将红色叙事融入清新茶歌,成为流动的“党史艺术课堂”;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再现英雄城史诗,完成革命题材的艺术升华……专业舞台艺术与群众文化艺术齐“上桌”,造就江西艺术节群星闪耀的名场面。此次展演为期近一个月,66台好戏将在江西省赣剧院、南昌市群星剧场和昌南文化中心三个剧场轮演,并免费向公众开放,真正实现“艺术惠民”。展演期间,还特邀《女驸马》《三打白骨精》《郑板桥》三部外省经典剧目,解锁多元戏曲体验。

民族之花,多元共融绽放异彩。本届艺术节首次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演”纳入正式单元,选址长征出发地赣州于都。90多年前,于都河上无桥可渡,百姓搭浮桥、撑渡船,把8万6千余名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而今,《长征第一渡》在此首演,既是回望,也是新的出发。原创剧目搭配民族歌舞、和美村寨成果展等系列活动,从历史回响到民族交融,从赓续红色血脉到探索艺术新境,艺术节以丰富多元的形式,为每一种文化搭建了绽放的舞台。

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

艺术惠民:全民共享的文旅华章

本届江西艺术节在南昌主会场与宜春、赣州等多个分会场同步启动,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看点、月月有主题”的多点联动,为全省人民带来持续不断、精彩纷呈的艺术体验。

是艺术的盛会,更是人民的节日。回望此前的历届艺术节,从“专业民间联动互融”到“开门办节”,从“一校一戏”到“百县百艺”,从“曲高和寡”到“雅俗共赏”,江西艺术节扎根群众、广纳资源,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与受众范围。

它让一部部凝聚时代精神与地域风骨的江西原创精品,在聚光灯下绽放异彩,接受人民的检阅与喝彩;它让深藏于民间的艺术新苗、砥砺奋进的艺苑新锐,拥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它让田间地头的采茶调、非遗工坊的指尖绝技、社区广场的欢歌热舞都成为舞台的主角。更重要的是,艺术的种子乘着东风,融入城乡的血脉,滋养万千心灵。

江西省赣剧院新院。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着眼于艺术惠民,本届艺术节还创新推出“赣鄱好戏·周末有约”展演季,打造全国首创的“全时域·沉浸式”戏曲文旅IP。过去,人们普遍将“戏曲=剧场演出”,正襟危坐遥望舞台。如今在展演季期间,人们可以端着一杯品牌联名的弋阳腔冷萃茶,花30元票价,信步走进“30分钟微剧场”“15分钟微演出”的现场,轻松解锁入戏新体验。

在这里,戏曲不再是剧场专属,它将化身滕王阁的晚风伴奏、商圈快闪的国潮焦点、博物馆里的文物密语,甚至楼下街区的露天剧台。

不仅“在哪看”发生了变化,“看什么”也有了全新呈现。当戏曲玩起混搭风,走上融合路,可以看到《姹紫嫣红》等经典唱段改编为国风戏歌,青年戏曲演员以“戏曲梗百科”形式揭秘“戏曲行当职场生存法则”,戏曲演员着不同年代不同角色赣剧戏装进行T台走秀。

敢于创新、融入时代,是传统艺术能传下去、火下去的法宝。江西艺术节,以其鲜活的泥土气息、广泛的群众参与、新潮的表达方式,响亮回应着“艺术为人民”的时代命题。

作者:刘紫娟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