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桐乡县城四只“金凤凰”,三只消失,独剩君匋艺术院
更新时间:2025-09-03 07:46 浏览量:4
文/桐城一派
大家好,我是桐城,今天继续聊聊老底子的浙江桐乡往事。
老底子的桐乡县城,号称“碗大桐乡城”,拿得出手的也就一条南北向的梧桐大街,不足千米。但就这条现在看起来街不像街、弄不像弄的大街,当年拓宽时据说被上头的冒号批评了。
理由是,你这街超过阿拉的建国路了,小小县城,派头太大,太超前了。这个说法真假难辨,你就别当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过就行了。
县城虽小,但像麻雀一样,五脏俱全,除了当时引起上头不满的梧桐大街外,还隐藏着四只“金凤凰”,也就是四大著名的文化地标,是县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热门打卡地。
说起上个世纪八十年桐乡的三只“金凤凰”,你可能扳扳手节头就脱口而出,乌镇茅盾故居,石门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君匋艺术院。
但如果要你说出八十年代桐乡县城的四只“金凤凰”,你就要打咯噔了,抓耳挠腮半天,可能也答不完全。
这四只金凤凰,就是当时的“三院一馆”,即桐乡人民电影院(西),桐乡图书馆(北),君匋艺术院(南),桐乡影剧院(中)。
作为原汁原味的三院一馆,如今仅剩君匋艺术院一家还在,电影院、影剧院和图书馆,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已烟消云散。
本文对君艺不作介绍,重点写写已经湮灭的“两院一馆”。
桐乡人民电影院 坐落于县前街西梧桐桥西堍,即现复兴中路复兴影城处。前身为人民大会堂,建于1956年9月,砖木结构。1978年,改名为人民电影院,为桐乡首家专业电影院。
1971年至1987年,先后三次更新改造和完善设施,占地面积2100平米,电影院建筑面积1091平米,设座位1000只。
更新改造后,电影院分设门厅、观影厅、机房和舞台四部分,实现座位软席化、空调冷气化、放映自动化、光源氙灯化。
2003年后,随着复兴路拓宽改造,桐乡电影院被拆除。
桐乡影剧院 位于梧桐大街北端,大庆桥南堍东侧,门厅朝西,混合结构,1977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2185平米。
影剧院分设二楼、底楼两个观众席,1494个翻板软席。舞台平面24X15米,附化妆室。影院空间高度16.5米,制冷、灯光等设施齐全,除放映电影、演出外,县级重大会议均在这里举行。
“桐乡影剧院”五字,系著名篆刻家钱君匋题写。
2003年,随着北港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桐乡影剧院被拆除。
桐乡县图书馆
桐乡县图书馆 位于县城北文昌路,建于1985年12月,建筑面积2145平米,四层混合结构,总造价43.34万元,新生建筑公司承建,评为县优良工程。
1999“6.30”洪灾中的图书馆/徐建荣摄
图书馆设普通阅览室、参考咨询室、地方文献室、外借室、复印室和采编室,设计藏书30万册。
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巍峙,为桐乡县图书馆题写馆名。
2001年后,随着北港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桐乡县图书馆拆除,异地新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