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五折卖! 福寿园居然都亏损了
更新时间:2025-09-04 09:56 浏览量:1
文|投行圈子
近日,“殡葬第一股”福寿园(01448.HK)交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中期业绩报告,引发各界关注。很多人印象中深处这么高毛利率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暴利的行业,这家公司还是头牌,这半年居然干赔了!
数据显示,其营收大幅减半至6.1亿元;在去年同期盈利超5亿元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却陷入亏损泥潭,亏损额达2.3亿元,利润同比降幅高达145%。这也是福寿园自2013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消息一出,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要说起福寿园,很多网友可能比较陌生,您可以把它当成中国最大“地下”开发商以及殡葬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在行业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也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知名民营保险公司某康人寿业涉足该领域,但在殡葬领域,福寿园绝对是妥妥的江湖老大。并且福寿园的产品都是在当地的高端产品。
经营模式与行业特点回顾
福寿园创立于1994年,作为中国殡葬服务业的首批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业务广泛覆盖墓地销售、殡仪服务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国19个省份的40余个城市,运营管理着34个公墓和32座殡仪设施。
从业务构成来看,墓园服务和殡葬服务是其两大核心板块。其中,墓园服务长期占据营收的八成以上,堪称绝对的核心业务,而殡葬服务则占比15%左右。此外,还有生前契约和火化机等衍生产品及服务,不过目前它们在营收中的占比相对较低,合计仅约3%。
在墓园服务中,墓穴销售又是重中之重,占墓园服务营收的90%左右,占公司整体营收的75%左右。福寿园定位中高端市场,墓地销售价格相对较高。根据2017年财报,墓地销售均价为6.8万元,其中定制艺术墓均价更是高达42.7万元,成品艺术墓均价12.2万元,传统成品墓均价4万元,这三类墓型合计占墓穴总收入的八成。尽管2018年后财报不再披露墓地分类价格,但2023年财报显示,当年售出经营性墓穴1.64万个,销售收入19.58亿,均价达11.94万元。
殡葬行业具有一些独特的属性。一方面,它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特征,受人口老龄化、死亡人口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60岁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理论上为殡葬行业带来了庞大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殡葬行业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由于殡葬服务多为地区性业务,大部分家属倾向于将逝者在当地落葬,这导致行业内服务提供商众多且规模较小。据Euromonitor资料显示,2012年五大运营商在殡葬服务业的合并市场份额仅为3.1%,而福寿园作为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也仅为1%。到了2024年,据福寿园总经理王计生透露,外界推测福寿园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但实际可能还达不到这一水平。
最新经营与财务数据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下滑严重
从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来看,福寿园的主营业务遭受重创。长期占营收八成以上的墓园服务收入,从2024年中期的9.1亿元锐减至4.8亿元,几近腰斩,甚至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而在墓园服务中,经营性墓地销售的不景气是收入滑坡的主要原因。2025年上半年,福寿园经营性墓地销售量价齐跌,销售数量为6253个,同比减少451个,收入则从8.1亿元减半至3.96亿元。经计算,上半年墓地平均销售单价为5.7万元,较去年同期单价降幅达47.5%。这种墓地价格近乎腰斩的情况,在福寿园上市12年来从未出现过。此前,除2024年中期单价曾微降0.2%外,其墓地平均销售单价每年都以超1%的幅度稳步上涨,2017年中期和2023年中期的涨幅更是分别达到21%和15%。
殡仪服务方面,收入也出现了明显下滑。2025年上半年,殡仪服务收入下降34%至1.2亿元,客户数量下降25%至2.6万人次。
2.成本与费用增加
在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成本和费用却呈现出增加的态势。
首先,墓园资产和商誉减值计提了2.18亿元的损失。福寿园管理层表示,这是基于业务经营环境变化以及经营现金流预期改变,对山东、江西、河北、湖北等地的墓园项目进行的商誉减值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处理。
其次,其他一般营运开支达到2.2亿元,同比增加了1.45亿元,增幅超194%。财报解释称,这其中包括维修费用和办公费用的微幅上升,以及“部分附属公司因不同税务因素导致税务成本上升”。一位福寿园投资者表示,对墓园资产减值计提尚可理解,因为当殡葬行业行情不佳且监管政策趋严,墓地等固定资产市场贬值时,及时计提减值可避免后续更大的财务冲击。但一般经营费用的大幅增加却在意料之外,毕竟福寿园自2018年披露“其他一般营运开支”以来,往年半年报中该项支出通常在5000万-9000万元之间。
3.区域业绩普遍下滑
从区域业绩来看,福寿园在全国的业务布局中,除了小基数的陕西区域收入微增外,其余区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作为贡献收入四成以上的上海大本营,业绩下滑最为严重,半年度收入2.4亿元,降幅超54%;河南、安徽、江苏、黑龙江等区域的收入同比下降均超2000万元。这表明公司在多个核心市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需求的疲软并非个别地区的孤立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亏损原因深度剖析
福寿园的困境并非个案。进入2025年,殡葬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均面临业绩压力。
安贤园中国(0922.HK)、中国万桐园(6966.HK)同样经历业绩下滑。中国万桐园今年上半年收入1106.6万元,同比降低54.2%;亏损938.9万元,由盈转亏。此外,另据线报,某知名民营保险公司经营的几块高端墓地,也同样面临的巨大的销售压力,制造的营销噱头虽获得流量,也难以抵住行业不景气的寒流。
1.宏观经济环境与消费行为变化
福寿园在半年报中指出,各地墓园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客户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者对于殡葬服务这种非紧急、但需较大开支的项目,往往会更加审慎地做出决策。尤其是中高端殡葬服务,其需求弹性相对较大,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推迟购买或者降低消费档次,这直接导致了福寿园墓地销售数量和单价的双双下降。以高端定制艺术墓为例,其价格通常在几十万元甚至更高,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时,这类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受到更大抑制。而对于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传统成品墓或公益性墓穴,虽然需求相对稳定,但由于整体消费市场的收缩,销量也难以出现明显增长,无法弥补高端产品销售下滑带来的收入缺口。
2.产品结构调整的短期影响
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了高、中附加值产品供给结构,增加了中价位新产品。然而,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可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新产品的推出需要市场的认知和接受过程,在推广初期,其销售情况可能并不理想。同时,中价位新产品的利润空间相对中高端产品可能较低,即使销量有所增长,也难以在短期内抵消高端产品销售减少对利润的影响。而且,产品结构的调整还可能涉及到生产、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的重新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3.行业监管政策趋严
2025年4月,民政部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从制度层面确立了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对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存放等核心环节实行政府定价,并对土地使用施加了严格限制,如单体骨灰墓位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5平方米,同时大力推广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受此影响,多地出台了对公墓限价、经营性墓地单位面积限制等举措。这对福寿园的业务产生了多方面的冲击。一方面,限价政策直接限制了墓地价格的上涨空间,甚至可能导致部分高价墓地降价销售,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另一方面,对墓地单位面积的限制,可能使得公司可销售的墓穴数量减少,进一步影响了销售收入。此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观念和选择,传统墓穴的市场需求面临一定程度的分流。
4.税务成本上升
半年报多次提及业绩下滑受“墓穴销售服务增值税等因素”影响。部分附属公司因不同税务因素导致税务成本上升,这在“其他一般营运开支”的大幅增加中有所体现。有投资者猜测这笔增加的开支可能与多地对殡葬行业进行一次性补税有关。税务成本的上升直接侵蚀了公司的利润,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亏损的程度。对于殡葬行业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税务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而福寿园作为行业龙头,业务覆盖范围广,涉及的税务情况复杂,更容易受到税务政策变化的冲击。
总结与展望
综合来看,福寿园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公司自身产品结构调整的短期阵痛、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以及税务成本上升等,都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尽管面临亏损,福寿园仍坚持连续第三年实施高派息,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7港仙,派息总额达1.62亿港元,这显示了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
从积极的方面看,截至6月底,福寿园现金储备达23.2亿元,资金实力依旧雄厚,经营性现金流也保持健康水平,为后续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公司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从市场和产品的双重维度持续关注,在服务延展、科技引领、文化创新等领域多点发力,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其生前契约业务虽然在上半年累计签订约10252份,比去年同期减少1671份,但与重资产的墓园业务相比,殡仪服务和生前契约业务暂时不受墓地限价等影响,且生前契约服务能提前锁定未来客户和收入,有望成为公司收入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
未来,福寿园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接受程度;加强成本控制,合理应对税务等成本上升的压力;积极适应行业监管政策,探索节地生态安葬等新模式下的业务发展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业绩的“逆风翻盘”,重回增长轨道。对于投资者而言,福寿园的亏损虽然带来了短期的冲击,但也为观察公司的应对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提供了契机,后续需持续关注公司的战略调整和业绩改善情况。
福寿园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无论生前多么显赫,人生终局的归宿都同样平等。福寿园中报里那47.5%的墓地降价幅度,不仅是一个商业数据,更是一面映照众生平等的镜子。
在财富与名望的竞技场上,人们追逐着不同等级的席位,但最终所有人都将走向那个不足0.5平方米的安息之所。民政部新规中这极具象征意义的面积限制,仿佛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从不在于占据多少空间,而在于如何在有限中活出无限。
当下殡葬行业面临的转型阵痛,与其说是商业危机,不如看作一种价值回归。当福寿园推出AI追思、数字礼厅等新服务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求变,更是一种时代启示:真正的纪念不在墓碑的材质与大小,而在生命故事如何被延续和传承。
或许,福寿园上市十三年来的首度亏损,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在不可避免的终点面前,我们更应关注如何让生命焕发光彩,而非最后安放遗体的那块土地的价值。
毕竟,生命的价值从来不由墓地的价格定义,而是由我们如何活着来决定。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