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资料库】隋唐时期甘肃的雕塑和壁画艺术

更新时间:2025-09-04 14:44  浏览量:1

雕塑和绘画是甘肃区域文化的重要领域。隋唐时期甘肃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比前代有长足的进步,其保留集中、艺术水平较高的当然以敦煌莫高窟、临夏炳灵寺和天水麦积山为代表。散见于甘肃各地的墓葬也保存着许多颇具研究价值的塑绘珍品。

隋唐甘肃的寺窟雕塑

隋文帝及隋炀帝都信仰佛教。隋朝建立伊始,隋文帝杨坚就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下诏修复北周武帝时拆毁的佛寺、像设,并造金银、檀香、夹纻、象牙、玉石等材料的大小佛像10万余躯,修复旧像150余万躯。隋炀帝杨广续有建造和修补。入唐以后,无论佛道雕塑或壁画,其造像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数量之大、水平之高又远超隋朝。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雕塑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遗存。这里盛唐以后的洞窟大都是殿堂式窟形。这类洞窟多作方形,窟顶四面斜上,直达藻井。石窟的后壁及两侧凿龛,将塑像安置在龛中,龛窟内外壁上绘制精美的图画。

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公元713年—756年)的第130窟,因为要在室内雕塑高35.5米的弥勒佛像,因而就将佛窟凿成三层,这是莫高窟也是中国最高的室内大佛。

敦煌莫高窟唐代殿堂式佛窟,一般是在洞窟正面后壁凿深龛,略同于坛座的位置。龛内塑像多为七尊:正面主尊是佛像,两边依次分列二比丘、二菩萨、二力士。在这一基本排列下,也有许多变式,如有的洞窟塑一佛二菩萨、有的塑二佛说法、有的塑三世佛、有的还塑有供养菩萨等。塑像面貌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晚唐开始,多把天王、力士像绘置在藻井的四角,不再与佛菩萨同置于坛座。

这一时期给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创新,是宗教人物形象的民族化、世俗化。民族化即佛像的面目形态汉族化。最典型的是武则天时期雕刻的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他身着中国式圆口衲衣,面庞圆润典雅,目光睿智慈祥,神态庄重温和,既像是仪态万千的公主,又像英俊潇洒的少年,似男似女,非男非女,这正是一切佛菩萨的真相,是印度佛像中国化的典范,也是引领此后汉式佛教造像的楷模。

承此风韵,甘肃包括莫高窟的许多佛像也采取民族化的面貌。莫高窟第45窟正壁龛内塑像七身,正中是佛,两边由里到外依次是阿难、迦叶、菩萨、力士。其气质、表情、动静各异,相同点是男身健美,女身丰腴端庄,脸型像中国人。其融洽活跃、充满生机的景象,是盛唐世俗的真实写照。

世俗化是指许多宗教塑绘,吸收世俗社会的因素。如唐代的菩萨、天王、力士形象均以世家大族的俏女健男、军中勇士为原型,艺术家只是将其健美的神韵提炼得更加纯粹。

炳灵寺石窟外景

炳灵寺雕塑

炳灵寺是隋唐时期甘肃另一个佛教造像集中区。唐代称灵岩寺,这里的隋窟现存只有2窟。唐窟有20窟,唐龛113个。造像特点,一是以淳厚清美见长。第54窟的唐塑一佛二菩萨,第64龛的唐塑一佛二菩萨二力士,都是提炼和借用世俗美来反映出世思想。二是造像线条简洁,概括力很强。第10窟的唐塑天王像,第64窟的唐代菩萨石雕像,都堪与莫高窟同时代水平最高的雕塑相颉颃,但其所费笔墨又少许多,体现独特的造像风格和高度的简洁美。三是密宗像较多,说明晚唐以来,这里较早、较多地受印度佛教的影响。

麦积山第13窟

麦积山雕塑

隋唐时期麦积山较大的石窟,只有第37窟为隋朝开凿,洞窟前部已毁,后部有圆圈龛,龛内现存隋塑坐佛一身,右侧有一胁侍菩萨。主佛高2.1米,低平螺旋髻,面呈圆形,着通肩袈裟,躯体健美,神态安详。菩萨高1.85米,挽高髻,戴华髻冠,体形修长,面容清雅秀丽,略带笑意,两手交于胸前,技法简练,姿态优美。

位于东崖西侧上七佛阁左边的第5窟(牛儿堂),是隋代始开而到唐初完成。它规模宏大,面宽15米,通高9米,进深6.5米。三间四柱,前廊后室,室有三龛。造像体态丰腴,雍容大度,服饰华美,颇具盛世风貌。此窟为崖阁式仿木构建筑洞窟,窟廊后一窟两龛。中间是窟,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虽经后代重塑,但仍保持着隋唐时期的造像风格。窟两侧圆拱形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和中窟配合为三世佛像。龛内菩萨花萝高冠,面容端秀,着装、手势各有差别,神态和悦可亲。中龛外右侧有一力士像,双目圆睁,两手紧攥,脚下踩一牛犊,那牛犊怒鼻瞪眼,屈肢欲起,似与天王相抗争。在安静祥和的佛国添此一景,会引起人们遐思,难怪古人将此窟又名“牛儿堂”。此外,现为麦积山最大造像的第13窟华严三圣像,佛、菩萨为石胎泥塑,整组像面阔18米,高17米,进深1米。塑像呈庄严静穆的神态,使远道而来的瞻仰者顿息杂念,肃然起敬。

麦积山同莫高窟及炳灵寺石窟相比较,这一历史时期,除隋朝新开凿个别洞窟外,唐代几乎没有新开洞窟;然而在旧窟中填补的塑绘仍然不少。那些补作,一方面继承前代的精良技法,如第5窟的薄肉塑飞天,沿袭北周时期的技法;另一方面塑像着彩更加普遍,前代上彩不重彩,甚至直接用素泥表现佛像质感的独特手法,很少再见于这一时期。佛像造型,隋朝保留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唐朝造像则明显地表现为丰腴圆润,有别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像清瘦的特点。

唐模印胡商牵驼画像砖山丹县博物馆藏

隋唐甘肃的墓葬雕塑

隋唐甘肃的墓葬雕塑,最典型的是天水发现的屏风式石棺床。1982年6月,天水市石马坪隋唐墓葬出土的一座屏风式石棺床,通高1.23米,宽1.15米,长2.18米,由大小不等的17方雕像石和8方素面石条、两方画像石组成长方形床座、床板和屏风。屏风由11方高87厘米、宽30—46厘米的彩绘画像石组成,床左右首各3方,正面5方。屏风采用平地减底技法,反映主人狩猎、宴饮、出行、泛舟等画面,以及亭台楼阁、水榭花园等建筑。部分画像石饰以红彩,外施贴金,雕工精湛,内容丰富,华丽美观。床下左右雕塑有坐姿乐伎俑5身。石棺床左侧三伎,一吹横笛,一吹贝蠡,一吹排箫;右侧两伎,一吹笙,一弹琵琶。整组雕塑对于研究甘肃及隋唐中国的雕刻艺术、丧葬习俗、民族文化交往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01年4月,甘肃庆阳庆城县发现的唐游击将军穆泰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陶塑俑,包括陶天王俑、陶镇墓兽俑、陶袒胸胡人俑、陶文官俑、陶牵夫俑、陶侍女俑、陶参军戏俑、陶骆驼马牛羊俑等,内容相当丰富,可以代表甘肃隋唐时代墓葬雕塑的水平。

莫高窟第201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的配殿与角楼

隋唐甘肃的壁画艺术

壁画是隋唐绘画保存至今的主要部分,文内介绍的仍以石窟寺壁画和墓葬壁画为主。石窟寺壁画最有名的还是敦煌莫高窟壁画、永靖炳灵寺壁画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壁画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是佛像画、经变画、佛本生故事画、供养人画以及图案画、山水画、民间生产生活画等。佛经变相往往在一个洞窟的壁画中占主要位置,壁脚有供养人像,后壁塑像的龛内也多有壁画。窟顶有图案华美的藻井,藻井与壁画的结合部位有长条的边饰,上绘各式图案。

净土变是这一时期壁画中最流行、最多的壁画。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有200余幅净土变,包括西方净土变、弥勒净土变和药师净土变。其中最流行的是西方净土变(又叫观无量寿经变),它是根据《观无量寿经》的内容,绘制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极其优美的环境。《观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里的壁画正是此类经文的反映。

《观无量寿经》中说,无比美好的极乐世界并不遥远,只要有信念,人人都能往生,所以自净土宗形成以后,尤其在唐代经善导大师等高僧的竭力倡导,“极乐世界”深深地吸引无数信众。唐代莫高窟净土变壁画殊多,也是这个原因。唐代供养人壁画精心描绘上层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第130窟盛唐时期乐庭瑰(人名)及其妻子王氏的供养像,《张议潮夫妇出行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莫高窟第201窟窟顶石榴茶花纹藻井(中唐时期)

隋唐莫高窟壁画的技艺水平比前代又有提升。魏晋南北朝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佛教造像也风靡全国,但造像的内容还比较单调,技艺模仿多于创新。隋唐时期的佛教形象,除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飞天外,又增加许多经变人物、鸟兽、神怪、山水、花草等。佛、菩萨形象也多样化,水月观音,大肚弥勒等,都是唐五代时期的创作,深受人们喜爱。

艺术家为解决宗教内容丰富,佛龛塑像容纳有限的问题,一般只在龛内塑造3至9身像;而将没有塑出的内容用壁画的形式反映在窟室四周及龛壁、藻井、甬道、门楣等一切可以绘图的地方。塑绘结合,形成一个个单窟主题一致,内容完整,主次分明,气韵贯通的宗教艺术殿堂。

炳灵寺壁画保存至今的近1000平方米,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其中隋朝留存下来的壁画以第8窟南、北壁的赴会菩萨和供养人画像为代表。壁画中菩萨头束高髻,巾带飘扬,优美生动。菩萨画像下方所绘的男供养人戴巾帻或软角幞头,穿圆领窄袖袍服,脚蹬长靴;女供养人束结髻,穿长裙,表情虔诚,姿态雅致,堪称上品。

炳灵寺唐代壁画异军突起,美不胜收。特别是它的装饰画,新鲜生动,尤须一提。其中以第23、第27、第88龛的藻井画最为精美,藻井以华盖为中心,四边饰以植物纹、云纹、火焰纹、宝珠纹、垂幔纹等,精致美观,独具匠心。

麦积山石窟壁画现存约1300平方米。第4窟后室大龛之间墙壁上方,有唐代《佛说法图》,上绘佛、菩萨、跪拜供养人像。第5窟(牛儿堂)是隋开而在唐初完成。面宽15米,通高9米,进深6.5米。3间4柱,前廊后室,室有3龛。右侧大龛外壁上方唐初所绘《西方净土变》,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是麦积山唐代壁画的代表作。

这一时期,甘肃的墓葬壁画也很丰富。平凉灵台县、庆阳庆城县、河西酒泉果园乡西沟唐墓、张掖山丹中学校址唐墓、武威天祝县岔山村吐谷浑慕容智墓都有唐墓壁画。敦煌佛爷庙湾唐墓出土的模印砖画,还沿用我国自战国秦汉以来即已出现的制作模印砖的形式,将画和雕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较快、大批地模制出许多砖面浮雕,既是实用的建筑材料,又是生动的艺术品。尤其可贵的是它不仅制造出传统的龙、虎、朱雀、玄武四神和怪兽的形态,还在砖块上绘雕出商胡牵驼等反映“丝绸之路”中西方联络、贸易的砖雕画,使这里的模印砖画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文/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李清凌)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