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授课艺术②党校教师的素养
更新时间:2025-09-06 11:12 浏览量:1
中共中央2025年8月3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
“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是新时代党校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党校教师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要求。这“12字”素养体系相互关联、有机统一,为党校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校教师要深刻领悟“12字”根本要求的科学内涵:
一、政治强:把牢方向,站稳立场
“政治强”是党校教师的首要特质和立身之本。其核心在于坚定的政治立场与理论的自觉性。党校教师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把“党校教师姓党”作为最鲜明的身份标志。
二是严守纪律规矩,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处理学术探索与讲堂纪律的关系,即“学术探索无禁区、党校讲课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基本。
三是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四是强化意识形态担当,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旗帜鲜明地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动辨析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守护好党校这片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二、信念坚:筑牢信仰,对党忠诚
“信念坚”是党校教师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
一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党校教师是党的伟大事业的“布道者”,这个“道”就是马克思主义大道。必须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根本结论,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抱有坚定信念,这是党校教师的政治灵魂。要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必然性,坚定“四个自信”。
三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要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深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教学和科研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时将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教学案例
三、业务精:提升本领,深耕主业
“业务精”是党校教师履职尽责的能力之基和“骨骼”支撑。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资政三项基本职能上。
一是厚实理论功底。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是专业理论功底。要熟练掌握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理论体系,跟踪学术前沿,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做到“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储备。第三,深化对干部教育规律认知。要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掌握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提升教学艺术。
二是精通科研与资政。首先,坚持学术立身。学术是党校教师体现价值之源泉,要发扬“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潜心钻研,围绕一个领域深耕不辍,做出真学问、大学问。其次,强化调查研究能。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校教师的“传家宝”。第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和决策咨询提供坚实支撑。这是践行党校“实事求是”校训的基本途径。
三是推动教研咨一体化。要促进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三者相互转化、协同促进,实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的良性循环
四、作风正:修身立德,率先垂范
“作风正”是党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形象之要。
一是严守纪律和职业道德。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情操。
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作为学为人的表率,做到修身修为、“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党校形象和党校教师的形象。
三是发扬奉献精神。要具备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和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党员干部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