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多方共促千年雅韵时代新声,第二届古诗文吟诵艺术交流研讨会在沪举办

更新时间:2025-09-09 17:17  浏览量:1

东方网9月9日消息:日前,第二届古诗文吟诵艺术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思源厅开幕。会议汇聚了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吟诵学会代表、中小学教师、文化团体成员及国际学员共百余人。其中包括来自俄罗斯、马里、孟加拉等7个国家的10位国际工作坊学员。本届研讨会以“传承吟诵艺术、弘扬中华文脉”为主题,旨在深化古诗文吟诵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与文化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大伟在致辞中,以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学校在课程开发、国际传播和跨学科融合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期待以本届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全国学术与教学资源,共同推动吟诵艺术的当代复兴与教育实践。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计划”项目负责人叶开江表示,将持续支持吟诵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体系,推动构建“大美育”格局,真正实现古典艺术走进课堂、浸润心灵,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中国韵文学会会长、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肖瑞峰指出,吟诵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语言等多学科元素,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优质对象。中国韵文学会将继续支持吟诵的理论研究、教材建设与师资培训,推动形成系统性的吟诵学术体系,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提供学术支撑。

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杭中华则强调,吟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诗词文化、激活经典生命力的关键载体。他呼吁各界凝聚力量,推进吟诵艺术的抢救性保护、学术研究与教育推广,系统开展资源整理、师资培养、国际传播与现代化创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会上,还举行了新书发布会。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庄际虹指出,古诗文吟诵的传承不仅依靠口传心授,更需借助规范、专业的著述予以推动。《中华古诗文吟诵》正是这样一部融学术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重要著作。

该书主编姚蓉教授介绍,《中华古诗文吟诵》采用“可听化”设计,通过内置二维码关联专业吟诵音频,将传统诗文与现代音像技术有机结合,使读者能够边读边听,深入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记忆,以推动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教学成果的转化。

“这本书注重与当下教育实践相结合,提供了适合青少年学习的吟诵范例和操作方法,为语文教育、国学课堂乃至社会文化推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是一部兼具研究、教学和推广功能的学术性读物。”上海大学出版社社长余洋指出,该书的出版凝聚了多地吟诵专家的集体智慧,标志着上海大学吟诵基地在传承“中华吟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复旦大学教授蒋凡以《清明》《送元二使安西》等名篇为例,现场演示了不同文体、不同时代的古诗文吟诵方法。他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富有韵律的节奏,生动展现了汉语的音韵之美,并强调吟诵时应注重情感投入与意境表达,让古老的诗文在声音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分为三组,分别围绕“吟诵工作交流研讨”、“吟诵艺术研究”和“吟诵教学研究”三大主题,同步展开深入研讨。当晚,吟诵展演与交流活动展开。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吟诵专家、教师、学生及吟诵工坊国际留学生代表等先后登台,展示了包括唐调、方言吟诵、词乐吟唱等不同风格的古诗文吟诵表演。

吟诵不仅是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动实践。未来,各方将深化跨领域合作,让古诗文吟诵更好地融入教育体系、走进大众生活、走向国际舞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