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回顾 || “艺术和人——纪念迟轲诞辰100周年文献展”暨中西美术史论研讨会
更新时间:2025-09-09 17:03 浏览量:1
-展览开幕-
PART I
2025年9月4日上午,“艺术和人——纪念迟轲诞辰100周年文献展”暨中西美术史论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正式开幕。
“艺术和人”源自迟轲先生关于自身学习文艺和美学的回顾文章,凸显他从人与艺术、人与时代的整体观照角度去推进美术史研究和美术评论的特点,也提示我们如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去思考前辈学人的人生历程和艺文事业。
本次文献展与研讨会不仅是纪念迟轲先生诞辰100周年,更是以其丰富的著述手稿、照片影像以及来往信函等,立体呈现迟轲先生作为学者、翻译家、评论家、教育家的人生轨迹与丰硕成果。
“艺术和人——纪念迟轲诞辰100周年文献展”开幕式现场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皮道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世界美术》主编易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语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陈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端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志彪,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教授陈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宏,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艺术与科学中心负责人薛墨,中国美术学院退休教师罗永进,迟轲先生家属迟兰等校外嘉宾;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副院长蔡拥华,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李公明,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李行远,美术教育学院教授邵宏,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美术馆馆长陈晓阳,艺术与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易玲,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郭伟其,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吴杨波,美术馆副馆长王艾,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田春,校史编修室副研究员赖志强等校内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主持。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
-嘉宾致辞-
Review
范勃
广州美术学院
院长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在致辞中表示,迟轲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新中国西方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也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的开拓者。广州美术学院首批九位终身教授之一,毕生致力于美术史论的研究、翻译与教育工作。
范勃随后系统回顾了迟轲先生的执教生涯,高度赞扬迟轲先生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强调,迟轲先生学术视野广阔而深邃,既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现实,又融汇世界,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艺术景观与方法论体系,迟轲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学术精神至今仍深深滋养着广州美术学院的学术文化。他表示,纪念迟轲先生不仅是对他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其学术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是对广州美术学院学术传统的一次重要回望。学院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在艺术学领域的影响力,强化学科传承的自觉,凝聚学术研究的力量,为建设高水平院校发挥积极作用。
迟兰
迟轲先生家属
迟轲先生女儿迟兰介绍,迟轲先生祖籍山东宁津,出生于天津,自幼家贫,少年时期常去天津美术馆自习绘画,之后进入华北联大,师从艾青、江丰、王朝闻等著名学者,深受影响。他兴趣广泛,除艺术外还热爱篮球、美食,常亲自买菜做饭。
迟兰回忆,父亲不仅热衷教学与研究,还在生活中坚持自学各种知识技能,尤其以自学英文为人熟知。在1968年下干校前,他送给女儿一本英文字典,并告诉她“坚持一件事十年总会有成就”。此后,她也在父亲鼓励下坚持学习,最终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
迟兰总结道,父亲一生自学成才,对美学教育有着坚定追求,认为美学能够滋养心灵,坚信真善美是人生的目标。
皮道坚
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皮道坚在发言中表示,迟轲先生的著作不仅滋养和指引了他在美术史论教学与研究中的道路,也是其理论思考与批评写作的重要思想源泉。更令他感念的是迟轲先生对后学的无私关怀与提携。
皮道坚指出,迟轲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学学科普及与建设的启蒙者与奠基人,开创了西方美术史、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在中国的系统性研究,并培养了大批青年学者。他总结了迟轲先生的学术体系的三个层面:其一是史实的整理与编撰;其二是方法论的批判与吸收;其三是本土语境的转换。他强调迟轲先生倡导以中国学术问题为核心,以批判性吸收与学术独立的立场。
皮道坚最后表示,迟轲先生的贡献不仅属于20世纪,更将在21世纪的学术进程中继续发光。纪念迟轲先生,正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其启蒙者和奠基人的精神,拓展学术视野,使中国美术史学真正走向世界。
-研讨会-
PART II
随后,中西美术史论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1楼报告厅举行。研讨会包含了迟轲先生艺术研究和教育成就评述、西方美术史论译介和研究以及20世纪中国美术评论等方面内容。与会学者们通过分享有关学术前沿成果,来纪念并致敬这位杰出的美术史论前行者和广州美院美术史专业重要奠基人。
参与中西美术史论研讨会的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Exhibition
“艺术和人——纪念迟轲诞辰100周年文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