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这样用最有效!用前多做一事,否则白补!
更新时间:2025-03-13 22:27 浏览量: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怎么睡都不解乏,白天没力气,晚上又瞎琢磨睡不着,心慌、健忘、老出虚汗……”
这是不是说的就是你或者你身边的某个人?
有些人天天喊累,明明没干啥重活,一到下午就开始犯困,一上床又翻来覆去睡不着,记性还越来越差,连昨天吃啥都记不清。去医院一查,啥大病没有,但就是人蔫蔫的,干啥都提不起劲儿。
有人告诉他:你这是气血虚,吃点归脾丸吧!
归脾丸,那可是个老方子,专门治心脾两虚,补血养心,健脾益气,很多人吃了感觉确实管用。但同样是吃归脾丸,有人两盒下去精神焕发,有人吃了半个月还没啥感觉,难道是药不对症?
其实问题就出在一个关键点上:吃归脾丸之前,有一件事必须要做,否则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人一听“归脾丸”这个名字,就以为它专门补脾,其实它不仅补脾,还养心、补血、安神,是个多功能“复合型选手”。
它的核心作用,就是针对心脾两虚,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体质问题,尤其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心脾两虚的毛病越来越多见。
心主血,脾生血,脾虚了,血就生得少,心就容易“供血不足”,于是就有了这些表现:
· 总是心慌,稍微紧张一点就感觉心跳加速
· 记性变差,刚放下的东西转头就忘了
· 睡眠质量差,容易做梦,半夜醒来就睡不着
· 脸色发黄,嘴唇没有血色,一看就气血不足
· 食欲不振,吃一点就觉得撑,胃口不好
这时候,归脾丸就派上用场了!
它的配方里有党参、黄芪,专门补脾益气;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还有远志、当归,补血养心。这一套组合下来,既能补气,又能补血,还能安神助眠,很适合那些长期熬夜、压力大、容易焦虑的人。
很多人吃归脾丸,吃了半天没啥效果,问题可能就出在脾胃功能太差。
脾胃不好,吃啥都吸收不了,再好的补药也白搭!
就像往一个破桶里倒水,水进去了,但很快就漏光了,脾胃虚弱的人,吃归脾丸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所以想让归脾丸的效果翻倍,用之前先做这件事:调理脾胃!
怎么调?很简单,三招搞定!
第一招:饭前喝点温水,别让脾胃“干巴巴”地干活
吃饭前半小时喝一小杯温水,能帮助脾胃启动“消化模式”,让食物更好地被吸收。千万别喝冰水,寒凉的东西最伤脾胃,尤其是那些本来就脾虚的人,喝冷饮等于给自己添堵。
第二招:少吃生冷,饭菜别太油腻
生冷的东西,比如冰镇饮料、生鱼片、冰淇淋,都是脾胃的“克星”。吃多了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消化吸收能力变差,吃归脾丸的时候,最好清淡一点,别让脾胃额外“加班”。
第三招:吃点健脾的食物,给脾胃打个“底”
山药、薏米、红枣、小米,这些都是脾胃的好朋友。可以熬点小米粥,或者煮点山药红枣汤,先把脾胃调整好了,再吃归脾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除了脾胃问题,很多人吃归脾丸还有几个误区:
误区一:吃得越多越好?错!
归脾丸是补药,但补过了也会出问题。有些人觉得自己特别虚,一天吃好几次,结果补得上火,嘴巴溃疡、口干舌燥,反而难受。
正常情况下,一天两次,一次一丸(大蜜丸),或者一次六克(小丸),按照说明书吃,别乱加量,补过头了反而适得其反。
误区二:随便啥时候吃?不对!
吃归脾丸的最佳时间是饭后半小时,这个时候脾胃功能最活跃,药效也更容易被吸收。空腹吃可能会刺激胃,影响消化。
误区三:吃几天就想见效?太天真!
归脾丸不是“速效药”,它属于慢慢调理体质的药,一般需要吃两周到一个月才能看到明显变化。如果吃了一两天没效果,就怀疑它没用,那就太着急了。
归脾丸最适合的人群是:
· 长期熬夜、压力大,容易焦虑、失眠的人
· 记性变差,总是忘东忘西的人
· 脸色发黄、气血不足,容易头晕乏力的人
· 胃口不好,吃一点就觉得撑的人
但是,有些人不适合,比如:
· 湿气重、舌苔厚腻的人,归脾丸是补药,湿气重的人吃了可能会加重湿邪,反而让身体更不舒服。
· 容易上火的人,如果本身就容易口干舌燥、长痘痘,吃归脾丸可能会火上加油,最好咨询医生再决定。
很多人吃归脾丸,吃对了,气色变好了,睡眠改善了,整个人都精神了;但吃错了,要么没效果,要么上火不舒服。
所以用之前先养好脾胃,搭配合理的饮食,再按正确的方式服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果!
这下知道了吧?归脾丸不是吃了就见效的“仙丹”,但只要用对方法,它绝对是调理心脾两虚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归脾丸的药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