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那艺娜路都走不稳,开原音假唱,还想去鸟巢开演唱会,谁给的自信

更新时间:2025-09-11 06:23  浏览量:1

那艺娜最近的演唱会,一票难求。真的,不是夸张。

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热搜都在滚动播放她的身影。她穿着闪亮的红裙,站在舞台中央,背景灯光炫到眼花,台下却有人笑到前仰后合。

唱歌走调?是的。口型不对?没错。

甚至,她唱《苹果香》那场,播出了小朋友的声音,她却硬对口型唱完了全程。

观众当场笑疯了。

但谁能想到,这个靠“假洋人”起家的女人,竟一路逆袭成了演唱会“顶流”?

她不是科班出身,不懂乐理,没有唱功,年近半百,经历却比电视剧还离谱。

今天,就来讲讲这个荒诞的女人——那艺娜。

一、农村出身,50岁成“偶像”,她是怎么火的?

湖北荆门,一个普通农村,1970年代的尾巴。

那艺娜出生在这里。家庭条件一般,没读过多少书,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天赋。

她年轻时干过不少零工,种过地、做过服务员、开过小摊,过的都是靠自己双手维持的普通日子。

但她始终有个“明星梦”。

哪怕现实不允许,她依然爱唱歌。广场上有卡拉OK机,她站得比谁都久。哪怕没人鼓掌,她也照唱不误。

改变,出现在她五十岁左右。

某天,她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外国美女,用奇怪口音大声说:“我爱中国!”下边评论刷得飞起,礼物送得不断。

她眼睛一亮。她也能学。

于是,她开始在直播里戴上假发,化浓妆,用美颜开到最大,开口就是一口不伦不类的“俄式”中文。

她给自己起名叫“俄罗斯娜娜”。

设定也立住了——什么俄罗斯出生,从小爱中国,来到中国学唱歌……

简直像是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人设。

直播间火了。

点赞过百万,粉丝涨到200万。爷爷奶奶们纷纷留言:“娜娜好漂亮”“感谢你热爱中国”。

可惜好景不长。

2022年愚人节前后,有网友发现她有蹊跷:俄语说不明白、穿帮频出、口音造作……

最终,平台出手。官方确认:虚假人设,封号处理。

一夜之间,她从网红变成“笑话”。

她消失了两个月。

二、假人设翻车,回归失败,她用一首土歌杀回来

两个月后,一个叫“大中国娜娜”的新账号出现了。还是她。

但这次不装洋人了。素颜出镜,戴一顶草帽,身后是院子、鸡鸭、玉米堆。

“我现在是农村妇女啦。”她笑着说。

但没人关注。

直播几乎没观众,评论区也冷清得可怜。靠扮演“外国人”赢得的关注,如今一下子全散了。

这时候,她想到了音乐。

她自费报了一个民间选秀活动,靠一点积蓄买了歌曲版权。

2022年,她发行了人生第一首单曲——《爱如火》。

旋律简单、节奏魔性,歌词直白得像随便写的。但就是这首歌,莫名其妙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

超市在放、广场在放、直播间在放,小孩、老年人都能哼上两句。

她又红了。这次不是扮外国人,而是靠“歌手”身份。

于是,她顺势推出《坚强笨女人》《谁能给我爱》等歌曲。

旋律大同小异,歌词直给朴素,但胜在“洗脑”。

她红的不是真唱,而是风格——魔性、搞笑、抓耳。

随后,她开直播PK,在线吵架。每一次骂战都上热搜,她也顺利转型成“抽象女王”。

她的爆火,跟音乐无关,靠的不是实力,而是不断制造笑点。

三、爱情故事像段子,假唱假到发疯,网友看戏不嫌多

那艺娜的情感经历,也是另一种荒诞。

她的丈夫,是她直播中偶尔提到的人。

有传言说,她用丈夫的身份证重新注册账号;也有人说,他们夫妻关系很一般,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直播、出歌、巡演,全靠自己撑起来。

她没有经纪公司做全案策划。但她找了个团队,一起想法子炒热度。

她假唱、跑调、走音、对不上口型,大家却乐在其中。

杭州那场,《苹果香》的伴奏错放成童声版,她还坚定不移地对口型。

底下观众笑疯了,不停喊“退票”,她居然还主动带大家喊“退票”。

原本尴尬的事故,变成新梗。

观众不是来看演唱会的,是来看“二人转+表情包现场”。

甚至有网友说:“她不是歌手,是搞笑艺人。”

但她自己并不在意。她说:“你们喊‘退票’,我就知道你们还在。”

这些细节,成了她的“标签”。她不回避,也不否认。

哪怕网友调侃她去鸟巢开演唱会,她也笑着说:“我努力,终有一天。”

四、从“俄罗斯娜娜”到“Lady Nana”,她在笑,观众也在笑

今年5月起,她开启全国巡演。

北京、杭州、上海、天津、成都、重庆……一场接一场。

门票卖光。VIP票含签名照、合影、短视频,一张卖到666元。

她的团队不差。灯光师做过《歌手》的打光,造型师有Lady Gaga的参考图,舞美也越来越炫。

观众进场时是来看笑话的,出场时还真觉得值回票价。

她出场,大家喊“退票”。她打节拍,打拍老师一通挥手。她话筒递观众,观众直接抢走。

她唱完《爱如火》,再来一句“我是坚强的笨女人”,气氛立刻拉满。

像是演唱会,又像是全员一起玩段子的舞台剧。

不止年轻人。男同圈也在疯狂二创她的名场面,鬼畜视频层出不穷。

她的声音、表情、口误,成了网络流行梗。

甚至时尚杂志《V》的中文版,也安排了她的专访和造型大片。

从“谁在听”到“你抢到票了吗”,从“这是假唱”到“这太好笑了”,她完成了自己的逆袭。

一个中年农村妇女,变成了顶流娱乐符号。

五、荒诞背后,是一场集体狂欢,也是一次流量实验

那艺娜的火,说明了什么?不是音乐,而是网络情绪。

她不像传统歌手那样靠唱功吃饭,也不是靠形象走红。

她抓住了一个点:观众不在乎你唱得怎么样,只要你能带来乐子。

她的每一场演出,都是笑料制造机。

假唱被抓包?她带着大家喊“退票”。

观众调侃她上《歌手》?她微笑回应:“也许有一天。”

她不较真,观众也就放下偏见。

她明明五音不全,却能靠“全场欢乐”卖出票房。

背后是团队精明的策划——强互动、低票价、复刻梗、打通二次创作。

她的巡演像一场集体嘉年华,大家笑着进场、拍照留念、做成鬼畜视频发朋友圈。

她,成了一个抽象文化的“图腾”。

不是因为多有才华,而是“懂得怎么让观众开心”。

结尾:她不在唱歌,她在演活了一个“笑话界的歌后”

那艺娜的故事,不只是逆袭。她代表了短视频时代的“快速造星”逻辑。

不用实力,不讲底蕴,只要能博眼球、造话题,就能“成事”。

她的嘴角带笑,背后是精准拿捏流量密码的冷静。

她走音、翻车、表演失误,却总能转危为安。

不是因为她演技高超,而是她从不回避自己的“荒谬”。

她就是在“用抽象打败抽象”。

观众也清楚。

没人在乎她的歌有没有感情,旋律有没有灵魂。

大家只想发出一句:“太抽象了,我要二创。”

这也是她最厉害的地方。

她不是在唱歌,她是在用荒诞、用自己的人设,做了一场持续三年的网络实验。

她不是鸟巢的实力歌手,却是互联网狂欢的主角。

那个50岁农村出身的女人,用假唱、口误、表情包,成了全网笑点制造机。

或许有一天,她真能站上鸟巢。

不是因为她唱得多好,而是大家都想亲眼看看:

那个假唱不稳的“Lady Nana”,到底还要搞出多少“经典现场”。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