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借编剧思维破题:探索艺术作品短视频创作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5-09-11 17:44  浏览量:1

日前,作家、编剧、电影导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窦欣平,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作品新媒体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学员及新媒体运营人员,带来《以编剧思维助力艺术作品短视频创作》线上直播课。课程以短视频案例为载体,解析编剧思维与新媒体宣传的融合路径,为实践提供方法。

当前传播媒介迭代,艺术作品面临观众流失挑战。窦欣平提出,优秀作品根基在优质剧本,“编剧只有保持艺术追求,才有可能写出好的剧本”,而艺术作品短视频创作,是立足作品本身的再创作。

在他看来,精准的主题定位是短视频创作的前提。主题是艺术作品灵魂,内容需围绕主题展开;短视频营销核心支撑是作品本身,“主题一致性”是基础。他警示:“短视频不可盲目套用新媒体规律而忽略作品内核,套路化营销会让观众产生观影落差,过大落差将致作品信用破产。背离或忽视作品主题的短视频,会伤害原作品,引发流量反噬。”

针对人物塑造,窦欣平认为,剧本本质是“人的故事”,人物是剧本灵魂,塑造质量决定作品“生命力”。无论是电影、戏剧、电视剧还是短视频,人物的立体度、可信度与独特性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抓住人物 “特点、观点、亮点”,可塑造高辨识度形象。

此外,窦欣平还阐释了情节在短视频中的三大作用:其一聚焦冲突,在编剧理论中,“对抗原理”是核心,对立力量越强,人物与故事发展越充分,冲突越具张力,“强烈冲突是驱动故事、塑造人物、引发共情的核心引擎”;其二凸显困境,困境是 “人物弧光的锻造炉”,能让角色从扁平变立体,也是“情节张力的发动机”与“观众共情的锚点”,助力观众从“旁观”转向“代入”;其三刻画情绪,情绪刻画非单纯描写心情,而是通过台词、动作、场景与情节的协同,构建观众情感共鸣、深化叙事的手段。情绪是角色“内在逻辑”的外在体现,可增角色可信度与记忆点,搭建“观众—角色”情感纽带,触发共鸣,提升代入感。

整场直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融入编剧思维、主题定位等核心内容,兼顾热点分析与行业思考。线上观众纷纷反馈,本次直播既升级了创作思维,又提升了实践能力,为艺术作品短视频创作提供了清晰指引。

责编:李一珊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