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也初鸣,古宅新生!广富林文化遗址新开一家艺术空间
更新时间:2025-09-11 20:28 浏览量:1
月色浸透青砖黛瓦,二胡声起,一曲《鸿雁》掠过亭台楼榭,池中升起袅袅仙气。这不是梦境,而是发生在广富林文化遗址内的真实一幕。9月5日,檐也空间开放,9名民乐手用二十余种乐器带来首场“二十四琴歌”沉浸式音乐会,观众纷纷感叹“又绚又飒,美到窒息”。
天井泻流光,高堂浮暗影。走进檐也空间便仿佛踏入百年前的时光。这座依托徽派古宅改造的空间里保留了完整的天井结构、回廊水榭、雕花窗棂与飞檐翘角。华灯初上时,古宅内的“烛火”也渐次点亮,氤氲闪烁,自带氛围。突然,天井前面亮起一束强光,不知何时,一群身着霓裳羽衣、锦衣玉带的乐手已端坐台前。“日月凋何急,荒庭露送秋……”在王安石的《秋露》念白中,演出拉开帷幕。
二胡拉出《鸿雁》的苍凉,琵琶奏响《在水一方》如水滴石阶,古筝揉弦处《月儿高》似落叶拂檐。正当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台前演出时,身后乐池中突然响起古琴弹唱《秋风辞》。其间,还穿插念白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突然,氛围一转,在扬琴独奏《花之舞》的欢快声中,二楼纷纷扬扬撒下粉色花瓣雨,小朋友们开心地跳起来接花瓣,全场演出达到高潮。“感觉音乐从四面八方涌来,太惊艳了!”市民乔女士感慨道。“今天认识了很多乐器,第一次知道二胡、古筝还有那么多种类。”一名小朋友兴奋地说。
据了解,当天的演出方为松江本土民乐团“三弄国乐”,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民族音乐,并探索更多民族音乐不一样的可能性。本台节目是他们围绕“白露”节气全新创排的。
“在这个空间里,音乐应该自由流动,与建筑对话,与历史共鸣。”檐也空间主理人陈静芝介绍,空间力求突破传统舞台边界,允许观众随着乐手移步换景,从厅堂听到亭台,从水畔听到檐下。未来这里将围绕二十四节气持续推出融合建筑美学与国乐创新的沉浸式演出,让古建筑在琴声中苏醒,成为可听、可感、可呼吸的文化现场。
记者:贾丽 实习生:孙浙琳
编辑:周雨薇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周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