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激光可致死?专家:过度暴露于激光环境中,或可造成不可逆伤害
更新时间:2025-09-12 16:41 浏览量:1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前不久,某歌手在生日演唱会上,使用高密度激光光束打造了“激光银河”舞美特效,很好地调动了演唱会现场气氛,但有网友将此调侃为“致死量激光”。“过度照射激光会致死”的说法也引发了公众对激光危害的讨论。
近些年,不少演唱会、舞台演出倾向于使用激光打造别样的舞美效果,大众对激光危害的讨论也随之而来。演出中使用的“高密度激光”是否安全?直视激光后,眼部会出现哪些损伤?如何规避激光对人体产生的伤害?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高密度激光”不可无限制使用
从网络上流传的演唱会现场视频可以看到,百余台激光设备随着演出曲目节奏变化而发出不同的激光光束,时而是五颜六色的光阵,时而是柔和律动的光雨。重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韩德专告诉记者,此类“高密度激光”通常是指用于舞台特效的激光显示系统,包括激光阵列、扫描激光等,也是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下的Class 3R激光。
根据波长、输出功率等参数以及潜在危害程度不同,IEC制定了60825-1标准,将激光分为Class 1至Class 4几个等级。Class 3R类的激光输出功率较高,能在灰暗环境中形成清晰震撼的光束效果,虽短时间照射可能造成眼睛损伤,但可以通过光束扫描、避免直射眼睛等防护措施来确保安全。因此,Class 3R类激光多用于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中,以取得视觉效果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韩德专表示,若演唱会使用的激光通过了Class 3R安全认证,同时采用仰角30°以上投射且距离观众头部3米以上等措施,那么是比较安全的。他提醒道,在使用Class 3R类激光时,应确保功率、照射时长上在安全范围内。例如,在照射时长限制方面,Class 3R类激光暴露时间应控制在0.25秒以内,也就是人类眨一次眼的时间,避免视网膜热损伤,总暴露能量不能超过可接受的发射限值。此外,激光应避免直射人群,若长时间暴露于激光中,可佩戴防护装备,防止眼部因激光照射出现不适或潜在损伤。
应避免眼睛直视激光光束
针对“激光致死”的说法,韩德专认为,演唱会所使用的Class 3R激光能量在安全范围内,投射角度和距离也在限制范围内,激光产生的危害大大降低,不会致死。但若出现直视激光等过度暴露,或在Class 4级别的工业级甚至军事级激光等高功率激光照射下,则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逆伤害,甚至是死亡。
激光对身体的伤害分为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伤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波长、功率和暴露时间。输出功率高于Class 3R标准,即功率超过5毫瓦的激光直射眼睛,光束会穿透角膜和晶状体直击视网膜黄斑区,导致眼部热损伤,出现网膜烧伤、失明或暂时闪盲等急性伤害。更高功率的激光照射在皮肤上时,可引起皮肤烧伤,尤其是紫外激光可引起即时红斑或水疱。
当人体重复暴露在激光环境中,可加速皮肤老化、增加皮肤癌风险,或导致白内障等眼部退行性变化。波长在270nm-290nm之间的紫外激光危害最大,可诱发癌变。一般的可见光激光,主要会引发眼部的慢性伤害,红外激光则可能深层加热组织,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
为降低激光对人体的伤害,上述演唱会使用了“动态能量调节系统”。据韩德专介绍,“动态能量调节系统”是一种实时监控和调整激光输出的技术,在演唱会中通过传感器监测环境光强、观众位置和激光路径,自动降低或调整激光功率和方向,以防止过度暴露。比如监测到光束强度超过阈值时,动态调低能量输出,确保激光保持在Class 3R安全限值内。同时,该系统还可结合仰角和高度限制,避免光束直射人群,减少眼部或皮肤伤害的可能性。
韩德专建议,观众进入有大量激光装置的演唱会等场所时,若无法判断激光能量,可尽量在激光扫射时防御性地闭眼、偏头,不要让激光直射到眼睛。若发现激光直射到眼睛,应立即避开光束,避免长时间直视强光或用肉眼盯着激光设备,以免造成人体损害。
【链接】眼疾患者需特别警惕激光照射
对青光眼患者、光敏性癫痫患者等特殊人群来说,演唱会上的激光闪烁或强光可能加剧其症状,需要重点防护。青光眼患者对强光敏感,长时间、高能量的激光可能诱发眼压升高或加重视神经损伤。因此,在进入有大量激光装置的演唱会等场所时,建议佩戴防蓝光/防激光眼镜,或避免直接观看激光特效。对光敏性癫痫患者来说,闪烁频率在5Hz到30Hz之间的激光,可能触发癫痫发作,在观看演唱会前应咨询医生是否适合参加此类活动。
此前,演唱会等公共场所激光笔伤人事件频发,引发关注。激光笔发射的激光到达人体视网膜的敏锐部位后,会影响视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失明。对此,韩德专建议,除注意专门的激光装置外,眼疾患者也要警惕激光笔这一视力“杀手”,若眼睛被激光笔照射后,不适症状不能自行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
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