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情疗愈心灵 用艺术点亮生命
更新时间:2025-03-14 08:58 浏览量:11
患者制作的物品
□本报记者 周代庆
今年3月,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第四人民医院)精心策划了两场别具匠心的主题活动,通过歌舞联欢与创意手作的形式,为住院患者及老年群体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桥梁,用人文关怀书写医患共融的温暖篇章。
“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个女性职工和患者身边。”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李浩说。
芳华永驻
银发岁月里的青春礼赞
3月8日,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二科病房被装点得分外温馨,一场以“忆芳华常在 青春永远相伴”为主题的联欢会在此展开。
联欢会上,男性长辈们身着整洁衬衫,以《女人花》的深情吟唱拉开活动帷幕,沧桑嗓音里流淌的敬意,让在场23位女性长辈眼泛泪光。
当《绣红旗》的旋律响起,84岁的陶婆婆身着素雅旗袍翩然起舞,灵动的身姿仿佛带领人们穿越时光,见证热血芳华。令人感动的是,这场平均年龄82岁的演出团队,实则已排练半月有余。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怀旧游戏区,成为此次活动欢乐的源泉。夹弹珠比赛里,张奶奶以每分钟27颗的成绩摘得桂冠;乒乓球过障碍比赛中,李阿姨精准地控球引发现场阵阵喝彩。
最令人动容的是“记忆点钞”环节。王婆婆曾是银行职员,在她手指翻飞间,练功券被飞速清点。而这个细节的设计,正源于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二科医护团队对患者曾经生活和工作经历的细致观察。
“没想到住院还能过这么热闹的妇女节。”捧着护士手写的祝福贺卡,刚完成髋关节置换术的赵阿姨说。
现场,医护团队特别定制了低糖银耳羹和水果拼盘,并使用青花瓷餐具盛放,既满足了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又为其增添了一份传统与优雅的仪式感。
活动尾声,年轻护士与长辈们共跳改良版广场舞的场景,也成为和谐医患关系最生动的注脚。
指尖生花
展现艺术治疗魅力
3月7日,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医学一科的“温馨小屋”内,这里开展了一场“指尖生花 心向暖阳”手作疗愈活动,充分展现出艺术治疗的独特魅力。现场,20余位女性患者在专业医师引导下,通过黏土塑形、绒花制作等,开启了自我表达的新维度。
该医院一名心理治疗师介绍,此次活动设计暗含多重疗愈机制:彩色黏土的可塑性有助于情绪释放,绒花制作需要的专注力能缓解焦虑,而钥匙扣编织中的重复动作则具有冥想效果。
活动现场,抑郁症患者小林将压抑许久的情绪倾注于黏土创作中,最终完成的抽象画作《破茧》被选为科室艺术墙展品;产后抑郁的李女士在编织婴儿毛线帽过程中,逐渐展露出久违的笑容。
智力游戏区同样暗藏巧思。七巧板拼接时,认知障碍患者王阿姨展现出惊人的空间感知力;“华容道挑战”中,强迫症患者小张首次体验到“不完美解题”的释然。这些细微变化都被记录在患者的治疗档案中,成为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的重要参考。
“每一件作品都是通往患者内心的密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医学一科负责人在观察记录中写道。
“原来我还能创造美好”“针线穿梭时,烦恼也跟着走了……”在此次活动特别设置的“心灵寄语墙”上,还贴满了患者们的手写感悟,这些真挚话语印证着艺术疗法的独特价值。
真诚服务
医患共筑温暖港湾
两场活动虽形式各异,却共同诠释着“全人护理”的现代医疗理念。
市第四人民医院内二科通过代际互动唤醒生命热情,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医学一科借助艺术创作重建心理联结,展现医院从“疾病治疗”到“身心康复”的服务升级。据悉,该院已将“节日疗法”纳入年度护理计划,未来将结合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更多文化疗愈项目。
“医疗的本质是尊重与关怀。”李浩在活动总结中说,当消毒水气息里飘出歌声、当治疗室绽放黏土花朵,这便是医学人文精神最美的模样。
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市第四人民医院用创新实践证明:温暖的医疗环境不仅能治愈疾病,更能滋养心灵,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这些承载着温度与情感的活动,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医疗空间的气质,并让白衣天使的仁心以更柔软的方式抵达患者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