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剑桥艺术史》78 :文艺复兴浮雕如何借空间与动作叙事?

更新时间:2025-09-13 20:28  浏览量:1

1、多那太罗《莎乐美之舞》作为锡耶纳大教堂洗礼盆青铜浮雕之一,它堪称早期文艺复兴浮雕艺术的高峰。当时艺术家受新透视理论影响,多那太罗不再局限于传统浮雕的平面叙事,而是用大胆线条穿越一个个清晰的透视平面——这些平面如同书页般层次分明,为人物提供了广阔活动区域。相比其他作者(如吉贝尔蒂早期作品),他对空间的处理更贴合“真实叙事”需求,既通过透视法构建出可感知的三维环境(如高大的宴会大厅),又让人物动作与空间深度结合,彻底摆脱了中古浮雕的刻板感,成为验证中心透视法实用价值的经典案例。

图3-34 多那托·迪·多那太罗作《莎乐美之舞》,约1425年,青铜浮雕,60×60厘米,锡耶纳大教堂洗礼盆。

2、《莎乐美之舞》的空间设计以希律王的宴会大厅为核心,通过“拱门”划分空间层次:前景是跪地呈递圣约翰头颅的士兵,其动作触发故事冲突;中景开放的拱门内,小乐队专注演奏,与前景的紧张形成“超脱”对比,缓冲叙事节奏;远景拱门后,有人目睹罪行(两人震惊抬眼、一人转头回避,疑似唆使莎乐美的希罗底),还能看到卫兵举起圣约翰头颅,与前景呼应。这种“前-中-远”的空间布局,像一条隐形路径,引导观众从冲突爆发点出发,穿过不同区域,最终回溯到希律王的核心场景,让空间本身成为故事的“叙述者”。

3、在《莎乐美之舞》这一作品中,多那太罗通过细节动作刻画人物情绪与故事逻辑:呈头颅的士兵“四脚仍在突发动作中颤动”,肢体的紧绷感还原了事件的突发性;希律王左侧客人的身体与头边柱子形成竖线,既稳定空间,又暗示其被事件震慑的僵硬状态;远景中“转头避视”的女人(疑似希罗底),用回避动作暗示她与罪行的关联,增添叙事悬念;莎乐美与客人们“线条粗重的服饰”和着意强调的细节,则从视觉上呼应了这伙人复杂激烈的情绪。所有动作都围绕“圣约翰之死”的核心冲突展开,让平面浮雕充满动态的戏剧张力。

4、吉贝尔蒂《圣约翰之囚》这幅同属锡耶纳大教堂洗礼盆的浮雕,仅表面运用了时兴的透视法,却未真正用空间服务叙事:所有人物都拥挤在画面前部,完全没有利用画面暗含的纵深空间,导致场景缺乏层次;唯一尝试进入空间纵深的“长胡子人物”,竟被挤在圆柱与台柱之间,显得生硬局促。此外,作品实为吉贝尔蒂设计、助手完成,细节处理粗糙,进一步削弱了空间的完整性。相较于多那太罗主动用空间构建故事,吉贝尔蒂此处的透视更像“装饰性元素”,未能赋予空间叙事功能,因此显得单薄无力。

图3-35 洛伦佐·吉贝尔蒂作《圣约翰之囚》,1427年,青铜浮雕,60×60厘米,锡耶纳大教堂洗礼盆。

5、吉贝尔蒂《基督之洗》这幅浮雕用“浅浮雕”技法塑造出独特的宗教氛围:人物均处于同一透视平面,细腻平滑的青铜表面反射光线,突出作品的“平面装饰感”;天使飘动的衣带与基督、圣约翰的衣饰构成优美线条图案,将主要人物串联,形成和谐的视觉韵律;浮雕上半部设计成斜面,能采集并反射连续的透明光线,让天使、上帝、天鸽在光影中“忽隐忽现”,恰好契合其“神灵身份”。与多那太罗的“自然写实”不同,吉贝尔蒂通过线条、光影与浅空间,营造出梦幻的宗教感,凸显其“宗教象征”的创作意图。

图3-36 洛伦佐·吉贝尔蒂作《基督之洗》,1427年,青铜浮雕,60×60厘米,锡耶纳大教堂洗礼盆。

6、多那太罗与吉贝尔蒂的浮雕的差异在作品对比中清晰可见:多那太罗以“自然主义与人性”为核心,如《基督升天图》聚焦人间情感与真实空间,用极浅浮雕还原自然场景,人物动作(使徒的悲喜、天使的飘游)充满人性温度;吉贝尔蒂则侧重“宗教与象征”,如《基督之洗》用光影与线条构建神圣氛围,人物更像“宗教符号”,而非真实生命体。这种差异本质是对“艺术功能”的不同理解——多那太罗想借浮雕展现“人眼中的自然与生命”,吉贝尔蒂则想通过浮雕传递“宗教的神圣与超脱”,分别代表文艺复兴浮雕的两种重要取向。

图3-37 多那托·迪·多那太罗作《基督升天图》,约1428—1430年,大理石浮雕,40.6×114.3厘米,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

7、多那太罗《基督升天图》这幅约1428-1430年的大理石浮雕,运用“stiacciato(极浅浮雕)”技巧——最深刻痕不超过8.5毫米,几乎将大理石变成“画板”。多那太罗摒弃了传统浮雕靠“高低落差”表现立体的方式,转而像画家一样用“明暗对比”塑造空间:背景中“逐渐往下消失的树丛”表现斜坡,“一连串逐渐变小、模糊的山峦”引导视线向耶路撒冷方向延伸,借“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传递距离感。这种技法突破了浮雕“厚重立体”的固有认知,用极简的深度差,让平面石材呈现出开阔、通透的空间效果,展现了他作为“创新者”的技艺突破。

8. 《基督升天图》这一作品以“基督升天”为核心,却将重心放在“自然与人性”的呈现:空间上,沿坡而下的树木随距离变模糊,与地平线融合,山峦起伏间展现出自然的广阔;动作上,天使从透明云层中“轻柔飘游”,拂动树梢的微风仿佛也吹动他们的衣袂,玛利亚与使徒“又惊又悲”的颤动情绪真实可感,而基督作为画面中心,以稳定姿态统领全局,让所有自然元素与人物动作都围绕他汇聚。这种设计既用中心透视法构建了有序空间,又通过自然场景(山峦、树木、微风)与人性动作(使徒的情绪、天使的动态),践行了文艺复兴“征服自然、赞美生命”的早期追求,为奇迹故事注入了鲜活的自然与人性温度。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