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丹青绘清官,笔墨颂廉风
更新时间:2025-09-15 16:40 浏览量:1
这是阎先公大师应邀参加山东淄博市廉政展览“历史上四大清官”组画中的彩墨国画《海瑞》。明朝的海瑞,清正廉洁,兼公执法,是老百姓心中的“海青天”。
阎先公大师在画面中重点展现出了海瑞不顾杀头风险,头戴黑色官帽、身着蓝色官袍,一手紧握毛笔举于胸前,一手用力扯着袍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他要执书进谏。另外,大师还在主画面海瑞的下方后两侧,用以虚幻的黑白色调画出了海瑞赴任和被罢官时,受到老百姓夹道迎、送这位爱民如子好清官的场景。
画面中,海瑞那坚定的神情仿佛穿透了历史的尘埃,直直地抵达观者的内心深处。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与退缩,有的只是对正义的执着和对百姓的担当。那紧握毛笔的手,仿佛凝聚着他一生的正气与勇气,每一笔落下,都似要将世间的不公与黑暗尽数揭露。他扯着袍袖的动作,更像是在向整个腐朽的官场宣战,告诉那些权贵们,他海瑞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在海瑞的身后,虚幻的黑白色调所描绘的场景,宛如时光的碎片,将海瑞的一生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当他初到此地赴任时,百姓们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那一张张充满期待与信任的脸庞,是对他最大的鼓励。他们相信,这位新来的官员定能为他们带来公平与安宁。海瑞也没有辜负百姓的期望,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严惩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和贪官污吏。每一次的执法,都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他的刚正不阿却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被他惩处的权贵们,联合起来对他进行弹劾。他们在朝堂之上颠倒黑白,污蔑海瑞的功绩。最终,这位一心为民的好官被罢了官。当他离开时,百姓们再次夹道相送,哭声震天。他们舍不得这位为他们谋福祉的海青天,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正义会被如此践踏。
阎先公大师通过这幅《海瑞》,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在弘扬一种精神,一种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官员们面临着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能否像海瑞一样坚守底线,成为了衡量一个官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海瑞也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他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该有一颗正义之心,敢于对不公说“不”。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权势而选择沉默,不能因为贪图小利而放弃原则。只有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公平、更加美好。
这幅彩墨国画《海瑞》,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它让我们反思历史,也让我们审视当下。我们应该从海瑞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他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为官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以海瑞为楷模,做一个有担当、有正气的人。让海瑞的精神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正义与温暖。
同时,阎先公大师的这幅作品也提醒着我们,艺术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通过绘画这种形式,能够将历史人物的精神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些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创作这样具有正能量的作品,用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再次看到阎先公大师的这幅《海瑞》时,依然会被海瑞那坚定的神情所打动,依然会为他的事迹而感慨万千。而海瑞的精神,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明有海瑞浩气扬,
廉心似月映穹苍。
秉公执法奸邪惧,
触利遭劾意气昂。
手握狼毫书正义,
身披蓝氅斗贪赃。
阎公绘就海青天,
千古清风韵里藏。
画评文、诗作者简介:董登第,《香港文艺》杂志社签约作家,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微刊《柳泉源文苑》总编辑。“今日头条”网络自媒体作家、画评家、诗评家,现居重庆。系山东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考古家学会会员,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共产党人》编委会特约编委。编著有报告文学集《永恒的星辰》和中小学生作文集《柳泉源》等书。《二十年乡村公仆情》一文,曾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与红旗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当代共产党人》大型图书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